申请书范文网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研讨报告(范本六篇)

发表时间:2024-03-07

或许"研讨报告"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本文整理了一些相关资源和链接供您参考和查阅。常言道,实践出真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都会需要书写各种各样的报告,当被告知要写一份报告时,一定要弄清楚这份报告需要涵盖哪些内容。

研讨报告 篇1

《报告》围绕“工业主导,招商引资,”城乡统筹、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和“优化结构,推进现代农业”“改善民”、“务实高效“等重大决策部署,勾画出德惠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报告》精练实在,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总结成绩很客观、很真实、很准确,虽然篇幅不长,但文字分量很重。这几年,是德惠发展最快、变化最大、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几年。我们作为见证者、实践者和受益者,这几个方面的变化,实实在在、可圈可点、有目共睹。

《报告》对问题分析非常透彻,对形势判断非常准确,对工作安排非常科学,既挑起摸高,又切实可行;既整体推进,又重点突破;既有目标任务,又有具体路径;既有总体要求,又有具体措施。我们坚信:通过全市上下和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坚持以“快建设、快发展、快推进、快落实”为主基调,积极而为,扎实工作,一定能够开创幸福德惠建设的新局面。

阅读了赫哲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目标明确、思路清

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是一个科学发展、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报告,是一个鼓舞人心、深得人心、凝聚人心的报告,是一个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增添力量的报告。我觉得德惠未来几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已经明确。下一步,关键是细化措施抓落实。在这里,我提几点建议,供德惠的同志们研究参考。

第一,要继续解放思想。市委政府准确把握新的形势,科学判断德惠市情,提出了很多战略性、根本性、前瞻性的理念、思路和措施。我们德惠要不断解放思想,破除唯生态论、唯条件论、唯规定论,跳出德惠研究德惠,跳出德惠谋划德惠,对以往的一些思路要与时俱进地创新、完善和丰富,走出一条符合德惠实际治穷致富的新路子。

第二,要努力拼抢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德惠面临很多政治机遇、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德惠也一样,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招商引资、产业培育等方面拥有很多独特机遇和比较优势。我们一定要顺势而为、奋力拼抢,抓住每一个机遇,多争取一些长期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奠基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从而实现追赶跨越、加快发展。

第三,要扩大开放合作。开放合作是德惠最现实、最迫切的选择,也是德惠需要突破的关键。随着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德惠已经步入开放合作的关键期,一定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两化互动、三化

联动”,在“三区三园”、城镇等方面搭建更加广阔的开放平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努力扩大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加快发展。

第四,是打好招商引资项目的“攻坚战”。经济要发展,工业是关健,工业要发展,项目是原动力,如何招引、发展、建设、储备好项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未来几年,我们将立足市域实际,尽心竭力谋项目、招项目、推项目,切实把区位、资源优势转化为招商优势,依托大项目,促进大发展。

第五,要加强诚信建设。诚信建设是构建良好社会秩序的支柱,是促进经济繁荣的基石,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要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这方面,我们要起好示范带头作用,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升公信力。

第六,要坚持真抓实干。德惠的干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这种拼劲和闯劲不能减退,一定要继续坚持和发扬,把德惠市确定的目标任务抓好抓实,把德惠的每一项工作抓好抓实。我相信,在新一届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德惠的明天一定魅力无限。

我就作以上发言,谢谢大家。

研讨报告 篇2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平、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思考感到,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必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牢记心上、紧抓手上、落到行上。下面我结合学习和思考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体会:

一、全面依法治国根本在党的领导,必须坚定维护核心。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贯穿法治中国建设全过程各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在做好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中不断提升党的领导制度化、法制化水平。我们要把坚定维护核心的决心信心自觉转化为投身工作实践的动力,确保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

二、全面依法治国关键在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模范带头。

领导干部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司法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作为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制度执行的表率,不断提高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强化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业务工作能力、巩固职业道德水准。

三、全面依法治国基础在人民群众,必须形成联动合力。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将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的观念贯全程,多层级、全覆盖、高效能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参与权利,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守法用法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聚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落地生根。

四、全面依法治国重点在改革创新,必须完善法律体系。

当前,全面依法治国仍然面临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短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大深化改革创新力度。要完善立法工作格局,健全立法工作机制,突出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态文明等重要领域立法,增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针对性、及时性和系统性,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保证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研讨报告 篇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让农民成为一种让人向往的职业,造就亿万懂农业、爱农村的职业农民,这将是振兴乡村的生力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达到57%,已经有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里落户,这对农业农村的发展是极大的促进。但是,无论城镇化怎么发展,到2030年至2035年,还会有约4亿左右的人口在农村生产生活。简单依靠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思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问题。

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从来不是处在从属的地位上,它与城市是命运共同体。人们说,城镇化会伴有“城市病”,其实乡村也有“乡村病”。不同的是,前者是在快速发展中产生的,后者是在发展趋缓中产生的。乡村发展的活力问题也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而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据统计,1960年至2016年间,全球城市人口比例从33%提高到54%,伴随着城市发展,乡村社区发展活力却在逐渐降低。在我国,其集中表现为农村“三留守”问题和“谁来种地”的问题。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受益者,必须要把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在过去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我们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存在重物轻人的现象。这表现在只注重农产品的数量指标增长,不看重务农队伍素质提高和职业化。相应的是,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投入少,导致农村人口素质偏低、人才缺乏。

乡村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健康发展,只有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才能有效推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乡村振兴既要注重物质投入的硬件建设,更要重视提高乡村人口素质的软件建设,包括乡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培智扶志等。要注重解决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问题,引导部分农民工返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乡,城市的科技人员下乡,各类群体到农村去创业创新,高起点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

懂农业,方能知轻重;爱农村,方能守初心。如今,“农民”两字不应是一种身份,而应是一种职业。新老农民队伍中,不乏赶时髦一哄而上者,也有人因短期效果不佳而离开。但是,绝大多数农业从业者、创业者是怀着对农村的美好向往、对土地的特殊情感,他们带来了资金、技术,托起了新农业,创造了返乡下乡创业的许多成功案例。

乡村振兴战略得靠这样一批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的人去落实。一方面,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另一方面,只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

研讨报告 篇4

上午9点多,因为感冒而有点迷糊的我来到靖江一小,到了活动现场,看见听课席上已经放好了本次活动的素材,而且依据材料封面的颜色分成了四个不同的区块,真好,我们听课的老师很自然地分好了组,我们要落实的课堂观察项目,自然也一一落实到了老师们的身上,这减轻了不少前期人员调配的压力。指定了四位组长,进行了简单的说明,我们进入了听课的环节。

两位老师,根据感恩的主线,分别演绎了《同学,有你真好》、《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的不同关注点的研讨课。对于课的呈现,我就不再多说。

在课的运行过程中,我注意地在观察我们听课老师的举动,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一次的研讨活动,实实在在地呈现出与以往不一样的状态:每一位听课的老师,都在那里依据自己课堂观察的切入点,细细笔记、认真揣摩。这一次的研讨,在汲取闻堰镇小活动的经验基础上,我们主要从教师的评价语言、学生的参与度、生成性资源的把握艺术、教师的行走路线|等维度,对两堂课进行深层次的解剖,期望在这样的深入观察中,明确教师在课堂操作中的细节性亮点和问题,促使教研活动的扎实有效。

整个教研活动完整的进行下来,我发觉,这样的教学研讨,老师们经历了幸福的教研,同时,老师们拥有了幸福的收获。这两个幸福,不是空洞的说辞,我觉得是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基点:

首先,这一次的活动,我们实现了从投石问路向抛砖引玉的转变。二月份,我们在闻堰镇小举行的专题研训活动,当时我们也是采用了分系类观察并剖析课堂的研究形式,但当时在我们还是首次介入,大家心中都没有什么底,甚至于对于课堂进行怎么的关注,都有些不太明确,因为,这样的分系列观察课堂,要求更细致,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丝毫不遗漏,否则拿出的结论就缺乏科学性。由于当时在活动预设中存在太多不清晰的因素,当时每个项目只安排了一位老师进行观察和分析,导致参与活动的教师面,达不到最广泛的程度;但是,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每一位听课的老师,都有具体的观察研究目标,因为有任务,所以我们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的深入细致了,我们要在小组内汇报各自的观察结果和个人观点,那么,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呈现出了欣赏+研究的姿态,这两者的结合,我觉得,是一种质的飞跃,因为从发言的结果来分析,我们完全避免了曾经惯用的这里好那里好大多都好+适当补充不成熟的个人看法之类的无关痛痒式的评点,而是在很客观地还原课堂原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家的认识与思考,这不是心血来潮的虚假忽悠,而是依据大家深入的课堂解剖基础上的集体智慧。在这一点上,我们真正走向抛砖引玉的理想研究,因为今天我们所提供的研究的载体,必将对老师们今后的常态教学产生观念上以及操作层面上的影响。当一个教研活动每一个人都有事干了,而且确实有收获了,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其次,这一次的活动,我们实现了从外围关注向微观深入的转变。在解析这一观点之前,我要强调的是,我并不是否认了原先我们所采用的教学研讨的形式,这么多年来的课堂教学研究,我们从中所获得的收获,大家应该是深切地感受到了。但是教研发展到现在,我们发现多年来不太有多少变革的运作形式,确实也让我们产生了些许的感觉疲劳,这样势必会让大家更加渴求精品课堂,因为只有精品的课堂大师级别的课堂,才能够触动我们老师的神筋了。但是,接触大师、接触精品的机会能够有多少?我们改变了课堂观察的关注点,因为抛开了许多潜意识里的束缚,让老师们真正意义上地去静心研究一堂课,在深入观察的同时,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着积极的思维碰撞,这很明显,这改变了听课者的一个常态,确确实实促使老师们从原先意义上的一个旁观者向着我也是研讨活动的主体意识的转变。这样的角色意识的变化,研究活动的整个环节,参与的热情自然就高很多了,因为关注点的侧重不同以及微观深入,我们能够听到来自不同老师的不同声音,绝对避免了感觉疲劳弊病的发生。一个能够不断获取鲜活观点的研讨活动,怎么会不幸福?

当然,在享受这一份幸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冷静地发现,在这一活动形式下,我们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调整的结点。

首先,分块关注与整体把握,应该找到平衡。我们在尝试了新的教研模式之后,似乎完全丢弃了多年的传统。诚然,这样的分主题的关注剖析,能够使得教研活动更加的深入细微,但是,因为只有分的落实,没有了整体性的把握,使得们在研讨完后对一堂课的完整性把握没有了一个具体的思维。分块关注,在解决某一些的实际问题上,必定会产生神奇的效力,但是,这样的分解,会不会打破我们思维的完整性,所以,我个人觉得,还是要安排一批老师,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从整体上对课进行分析,这样,分合联动的举措落实,也许会产生更加全面的研讨的效应。

其次,现象剖析与解析建议,应该侧重后者。从两次的研讨中我们不能发现,老师们在进行具体评点时,对于课的原型的解析,相对能够讲得更为细致周到一些,但是,对于这一现象的深层次理性分析,相比前面的观察信息的说明,就要逊色一些。按照理想教研的要求,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得知其所以然,所以,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学习的真的还有很多很多。

最后,研讨弱势与困惑项目,力求实现突破。如果说我们这样的课堂教学观察是在为改变教师的教学常态、促进精致课堂的形成上积极服务,那么,随后的集体研讨,是在为我们的教研活动走向精致而探寻新的思维。很显然,就今天的研讨中,针对课堂的生成与把握这一研究的项目,成为了本次研讨活动的弱势。连续两次的活动,好像对于这一关注点的观察与解析,怎么都没有能够呈现出一个很理想的状况,无论是生成点的找寻还是生成建议的说明,都成为了一个很难一下子逾越的坎。为此,这就迫使我们听课的老师,能够跳出纯粹是听者的单一思维,与上课的老师以及我们的学生一起感同身受,那样,也许对于生成的把握就更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了。

研讨报告 篇5

读读说说点点拨拨

——听支玉恒报告有感

我很高幸我没有错过听支玉恒老师讲课的机会。2014年4月7日全国小语高效课堂报告会在德州一中举行,为期两天,学校为了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其中,在门票有限的情况下,先安排部分老师周六听,然后由负责人将票收回再分给周日来听的其他老师,周六我听了北京东城区小语教研员吴琳老师和洛阳市特级教师张学伟老师的课,很受启发。周日,在没票的情况下,我趁检票员没注意快步走进校园,其实心里还是蛮紧张的,也是非常开心的。

支玉恒老师的课上一直穿插着学生们的阅读。我把笔记记得很详细,以便学习和模仿。他讲的课文为《草原上的花》,一篇写景散文,授课思路很是清晰,先概括出花的两个特点:个性和野性,然后从花的形色味步步深入,最后升华。

我虽是了解了支老的教学思路和过程,但如果让我重讲一遍断不会讲出这种味道,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支老自然的教态,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阅读教学的步步深入,沉稳的心态,师生融洽的教学氛围……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朗读方法,对我很有启发性。我总结了两点:

1、指导学生由缺乏感情到有感情朗读。支老师有个独特的方法:打拍子,学生随着她的拍子竟然读的抑扬顿挫,充分将感情融入其中,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我问自己:如果我指接阅读,我能做到吗?我也教过学生大生朗读,但效果远不如这样。

2、指导学生朗读有层次性。每读一段文字,先是指名读,找出生读的不足,适时点拨,指导学生读文时语速或快或慢,语调或高或低,一般点拨三四个学生后,在座的学生就知道该怎么读了,然后齐读。生齐读后支老师会以问题的形式带着学生分析段落中的句子词语,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在理解段落意思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学生反复的读后竟然熟读成诵,很是厉害。

支老师的课像潺潺的流水,没有多少大起大落,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听课的老师在轻轻松松中学到了技巧,一切都那样平淡,一切又如此让人印象深刻。如果让我给老师讲讲:这是一个逻辑思维很强的人。

支老师的这一特点在他的报告中得到了充分的强调。

2011年小语新课标强调习文的整体性,支老的报告从“整体性”这一关键词出发,通过三个典型的课文实例向我们讲述了如何学会对文章进行整体认知,通过支老师的分析,我们知道了有些文章需要多次整体认知,由高度概括到具体的概括再到更加具体的组织语言,这样一篇文章的思路理清了,学生就很好理解了。支玉恒老师在报告中说: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完整性非常重要。

这点我深有体会,如果我们讲一篇课文,一上来就分析句子和词语很容易让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支离破碎,一个有经验的老师,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这样才能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读读说说,点点拨拨”这是支玉恒老师对自己教学最高度的概括,我想只要以此八个字做题目才能真正的体现支老师——这位令人敬重的老先生。

研讨报告 篇6

根据公安局、处“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相关要求,惠州铁路公安处潮汕站派出所以“突出政治建警 坚持党建引领”为统领,借全警实战大练兵契机,扎实推进政治建警工作。

一是坚持政治建警,提高政治站位。2020年8月19日,潮汕站派出所组织召开“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工作动员部署会,深入学习贯彻上级关于“坚持政治建警 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工作的部署要求,对派出所教育整顿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依托“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创岗建区”等主题教育,以自学和集体学的形式,组织民警开展学习教育,确保政治练兵稳固进行。 与此同时,将政治练兵与疫情防控有机结合,引领政治练兵风向,培养政治练兵氛围,深化政治练兵影响,确保政治练兵成效转化。

二是坚持从严治警,打造过硬队伍。该所坚持全面从严治警理念,集中精力开展涉债、涉酒、涉车和执法领域、服务群众等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健全完善派出所日常管理制度及执法工作规范,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带队伍,按规矩办事,将严管队伍与队伍纪律作风教育、规范执法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学习教育并重,剖析整改齐抓,使民警真正养成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高度自觉。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强化业务能力。该所将政治练兵与全警实战大练兵紧紧结合,开展思想教育整顿的同时,以大练兵为抓手,提升民警应急处置和常见警情处置能力。在基层党建、疫情防控、执法勤务等工作上党员干部率身垂范,以所长、教导员以开展“两课”的形式,带领全体民警开展应急处突、徒手控制、警械使用等方面的训练,同时教育民警牢固树立“警情时刻就在身边”的危机意识,要求民警严肃认真地开展好每一次实战练兵,把练兵沙场当作实战战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