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书范文网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化学教案汇总六篇

发表时间:2024-03-07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教案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您想了解有关“化学教案”的内容吗接下来请看,非常感谢你阅读并留下宝贵的意见!

化学教案【篇1】

标题:化学教案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转换关系的科学。在学校的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案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将从教案的编写流程、内容设置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编写一份具有针对性、完整性、科学性和灵活性的化学教案。

一、教案编写流程:

1. 教学目标确定: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 教学内容选择: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确定重点和难点。

3. 教学步骤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步骤,包括导入、讲解、实例演练、讨论、总结等环节。

4. 教学手段选择: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如课件、实验教具等。

5. 教学评价设计: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以衡量学生对知识、能力、情感的掌握程度。

6. 教学调整: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步骤、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

二、内容设置:

1. 重点内容:

(1) 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的周期特性;

(3) 化学反应的平衡和速率;

(4)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与应用;

(5) 化学键和物质的分子结构。

2. 难点内容:

(1)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关系;

(2) 酸碱、氧化还原和化学平衡的应用;

(3) 物质的分子结构与宏观性质的关系;

(4) 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特点及区别。

三、教学方法:

1. 复合式教学法:结合教师讲解、实验课、讨论课等不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归纳法和概括法: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概括出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展示化学现象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化学原理。

4. TBL教学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讨论教学法: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写一份完整、科学的化学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教案的合理设置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教师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案,以期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描述有关实验现象;会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铁制品锈蚀的原因和一般防锈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逐步养成实验、观察、思维的习惯并学会其方法,能利用铁的性质分析解释有关现象和问题。

3、德育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的冶铁史,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铁的化学性质。

2、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3、建立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有很大影响的观点。

三、突破难点措施:通过比较铁与氧气反应,铁在干燥空气中、在水中、与空气和水接触的不同现象,分析原因,得出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结果不同的结论。

四、教学模式:

开放式“超前自学”教学模式。其基本环节是:学生开放学习--交流学习结果--师生总结评价--创新应用练习。

五、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查阅资料。

六、教学媒体选用:常规仪器(略)、录像片、实物投影仪、图表、计算机。

七、提前准备工作:1、学生查阅有关资料;2、提前一周开始观察铁生锈的三个实验。

八、教学过程:

(一)专题讨论,开阔视野

1、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用品是铁制成的?

2、你知道我国古代从何时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我国古代何时发现“湿法冶金”?

3、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钢铁工业生产状况如何?

(二)学习交流,总结评价

1、根据日常生活的观察,了解回忆铁的物理性质:

_色,_态,_延展性,_传导性,硬度_,密度_,熔点_,沸点_,_磁化。

2、铁的化学性质:

[温故知新] 铁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设疑导入] 铁在空气中呢?

[展示] 一周前开始做的三个铁生锈对比实验结果。

[实验与观察]

[分析与思考] 1、三个实验的条件有什么不同?

2、三个实验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3、这说明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4、如何防止铁生锈?

5、举出你所知道的防止铁生锈的例子,它们的原理是什么?

[启发与点拨] 1、铁锈的主要成份。

2、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结果相差很大,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 避免铁生锈。

3、全世界每年因生锈而浪费的钢铁约占全世界年产量的1/4, 可见钢铁防锈具有重要意义。

4、常见的防锈方法。

[分组实验] 铁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观察] 有什么现象发生?

[分析与思考] 原因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么写?

[启发点拨] 1、根据该性质可用铁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2、由该性质也可知使用铁制品应避免与酸接触。

[展示] 提前做好的铜树的实验结果。

[分组实验]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观察] 有什么现象发生?

[分析与思考] 原因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么写?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启发点拨] 铁制品不能盛放硫酸铜溶液。

[小结与概括] 你认为应该如何归纳铁的化学性质?

(三)议议练练,创新应用

[想想议议] 由上述铁的两条化学性质,结合以前所学的制氢方法,你对置换反应有 什么进一步的认识?

[诱导归纳] 1、不同的金属(如铁、锌)可以把同种酸中的氢元素置换出来,制出氢气。

2、同一金属(如铁)可以把不同酸(如盐酸、硫酸)中的氢元素置换 出来,制出氢气。

3、金属铁还可以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练习与反馈] 把5.6克铁放入足量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后, 溶液的质量有无变 化?为什么?

[创新应用] 查阅有关资料,看看有哪些更先进的防锈蚀的方法?形成一篇科学小论文。

化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

2、学会用元素概念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教学重点:

元素概念,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元素概念的形成及应用、

教学过程:

1、口答: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本质区别是什么

2、什么是原子量

引入新课:利用原子量概念以一种碳原子……………

这种碳原子指的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12,此外还有6

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13,还有6个质子,8个中子的碳–14,它们核内中子

数虽不相同,但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引出元素定义:

讲授新课: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类原子,指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原子总数、

讲解:无论是木炭中的碳原子,还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们的。核电

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又如:二氧化碳分

子里的氧原子与氧气分子里的氧原子其核电荷数都是8,称为氧元素、

提问:二氧化碳由几种元素组成(追问四氧化三铁呢氯酸钾呢)、

2、元素的分类:

目前已发现100多种元素,可将它们分为:

阅读P36图四,答: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哪种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哪两种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哪两种

3、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

P38表2–3、讲解元素的名称、(象形),元素符号的读法(看偏旁),

写法(一大二小)、

4、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2H:表示两个氢原子、

5、--元素1--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6、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

提问:什么是纯净物,什么是混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O2,N2,Cu,Fe,He,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CO2,SO2,KMn04,等、

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如:H2O,CO2,Fe3O4,SO2,等、

单质与化合物的比较:

单质化合物

相同点都是纯净物

不同点同种元素组成不同元素组成

说明: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却不一定是单质、

如:O3和O2组成的混合物只含一种元素、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但含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

是化合物、如:H2和O2的混合气体含两种不同元素,但不是化合物、

归纳物质的分类:

元素及元素符号

化学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铁的性质是现行教材(人教版)第六章第一节内容。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氢、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第八章中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A.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B.学会铁制品的一般防锈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A.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B.通过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A.通过探究性学习,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并树立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B.通过宣化钢铁公司的发展史及我国钢铁史的学习,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好化学的志向。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

(2)难点:A.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B.学生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及教材处理

1.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铁制品已是司空见惯,对铁的一些物理性质也有所了解。因此,对于铁的物理性质,可采用以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入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分析、讨论、归纳。关于铁的化学性质,在本章之前已经学过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与酸的反应,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也曾接触,则可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加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2.教材处理及意图

(1)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宣化钢铁公司生产发展情况,钢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我国的钢铁发展史及产量情况等资料的收集。每一组推选一人课堂发言,教师评价总结后转入铁的性质学习。这样处理能使学生自主认识身边常见物质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化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联系,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同时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铁的物理性质主要通过讨论题的形式完成,教师选取生活中的钢铁制品为例,由学生讨论各应用了铁的哪些物理性质。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一般顺序和方法。

(3)铁的化学性质采取“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铁跟氧气的反应时,在学生了解铁丝在纯氧中能够燃烧但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在空气中点燃镁条的实验,探究铁镁两种金属跟氧气反应时的条件的差别,得出镁比铁活泼的结论。在学习铁与酸反应时,由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导入,学生亲自动手做锌、铁、铜与酸混合的实验,探究锌、铁、铜的活泼性差异。学习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时,则通过一个新奇的实验导入:一把明亮的小刀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取出,“铁刀”变成了“铜刀”,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奥妙,探究反应的实质。如上的教材处理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归纳结论——总结规律的过程,获得主动发现的快感,增强了学习兴趣。

(4)关于钢铁制品生锈及防锈措施的内容,在本节课的一周以前,布置研究性学习课题“钢铁制品锈蚀条件及防锈措施的探究”。由学生代表汇报探究结果,引发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防锈措施和锈蚀条件的关系。通过此过程,帮助学生提高与他人交流、讨论和语言表达能力,并逐渐树立珍惜资源,合理、正确使用资源的观念。发展科学探究的精神,积极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2.学法指导:

A.指导学生学会认识金属单质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

B.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评价方式:侧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思路的综合评价。

4.教学手段:实物呈现,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化学教案【篇5】

《离子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讨论的方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比。

(2)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

(2)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介绍展示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美。

重点:离子的形成过程、核外电子排布

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

课时: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知识回顾】

回忆上节课的有关知识内容:

1、如何画原子结构示意图

2、金属元素原子、非金属元素原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得失情况

【练习】

1、请学生上台分别画出氢原子、钠原子、铝原子、氧原子、氯原子、氖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分析上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得失情况,并指出得失电子后微粒的质子数、电子数、所带电性及所带的电荷数

【导入】上述原子中只有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其它原子最外层通过得失而达到稳定结构,导致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相等,呈现不同的电性。我们把这样的微粒叫离子。

【阅读】请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离子的定义

〔讲解〕结合教材中注释①,解释离子的定义:指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指出:离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和分子、原子一样都直接构成物质。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阅读】阅读教材图书4-10钠与***反应形成氯化钠

【讨论】如何区别离子与原子?

〔归纳〕离子是带电的,原子、分子不带电

化学教案【篇6】

王翠文,WANG Cui-wen(天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天津,300204)

陈勇,CHEN Yong(南京市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江苏,南京2100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