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书范文网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最新港囧观后感范例

发表时间:2024-03-12

入过党的人都清楚,入党首先要提交入党申请书,它是入党整个流程的第一个环节。如果你想把自己的发展融入到祖国的发展,加入到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必然的选择。你对入党申请书了解多少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最新港囧观后感范例,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港囧观后感【篇1】

今天晚上我买《港囧》电影票时其实是做好了心理建设的,之前略微翻阅了下豆瓣短评热门,大部分被一星两星占领了,所以,参考续集必死无疑论,我对港囧是没有报很大期待的。但作为一枚纯正港片粉儿和怀旧小青年,还是挺好奇徐峥导演这次怎么在喜剧片里注入港片情怀和青春那些事儿的。

影片开头,一场精卵大战后张学友的《饿狼传说》音乐响起,配上一组车水马龙般快剪辑镜头,光影、人流,浓浓的港式风味儿就这么给带出来了,带感!因为太露骨,《饿狼传说》这首歌当年在大陆是首禁歌,可是放二十年后看最多也就算是优雅的黄爆,潘伟源是个很有才的香港填词人,选这歌当片头不得不说徐导玩high了,电影里连初恋手都没碰过,光听这歌词就知道他对旧爱多饥渴难耐了。

故事就此展开,一个谢顶男(徐峥)陪伴老婆(赵薇)及家人来到香港旅游,却被小舅子(包贝尔)撞见其想和大学初恋(杜鹃)另续前缘,于是乎他被这个怀揣纪录片梦想的二货青年给缠住了,从旺角到中环,从弥顿道到铜锣湾,两人你追我赶,**不断……

徐导这次玩儿的是情怀和改变,一部喜剧片加入中年危机和青春情怀这样深刻的主题后,还能带来多少笑果是显而易见的,他说《港囧》其实讲的是中年危机主题,因为拍《泰囧》时不太成熟,这个主题没有被发酵出来,所以这次他希望在《港囧》中,把中年危机诠释得更深入,呈现的情感层次更深。

对于70、80后观众来说,看《港囧》除了看电影本身,也是听一首粤语金曲串烧,看一场港片经典桥段剪辑。“我发誓这辈子再也不会让人用枪指着我的头”,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 “别说话。因为你我会记住这一分钟,也许我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港片经典台词频现,苑琼丹、八两金等香港影坛的黄金配角集体在亮相,王晶本色出演自己,带领一堆古惑仔在街头挥棍互拍,甚至连香港金像奖颁奖典礼都被徐峥整个搬到了电影里恶搞了一把。

进影院前朋友提醒我,这片不能当《泰囧》看,《泰囧》带你傻乐呵,《港囧》咱们聊人生,泰囧和港囧的确有很大的不同,情感描写多了点,人物转变具象了点,注入的东西也多了点,青春怀旧、港片情怀、香港音乐、中年危机,徐峥为了迎合大众口味看来是准备一锅端了,以我并不专业的眼光,算得上一部成功的商业喜剧电影,起码观影全程你舍不得多眨巴眼睛,恰到好处的笑点加跟着从头哼到位的音乐加各种紧张刺激的追逐战和动作戏,对徐峥而言抓住普通观众的眼球是他的拿手强项。

当初演完嘻游记后徐峥说过自己再也不会拍烂片了,从夜店到囧途到泰囧到催眠大师到港囧,我们看到他一步步稳扎稳打走着,囧系列让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他,同时也让很多观众对他的期待值越来越高。

为什么说我这次要支持徐峥,拿着60的排片开画着实抢了很多人的奶酪,昨天到今天看到太多江郎才尽论,如果不是我自己看了电影我以为也就真的是烂口碑了,俗话说的好,高处不胜寒,人们对拍煎饼侠的大鹏的确比拍港囧的徐峥宽容很多,假设这部导演不是徐峥,假设没有泰囧,你还会仅仅给这部电影一星两星吗?

高雅和低俗仁者见仁,要说现在看电影的成年人也不会带儿童来看这种电影,动画片随你挑啊,要说作为成年人,如果你真纯到这地步,电影荤段子也不可能成为你槽点了,因为太含蓄你听不懂。

笑点没泰囧多是真的,但不觉得生硬,拿我所在影厅看,观众到了笑点还是满给面儿,整体观影气氛挺欢乐。

徐峥——全片四个主演,唯一贡献了演技的只有徐峥一个,他的某些台词说出来挺引发共鸣的,情绪拿捏的也到位。

包贝尔——全程瞪大双眼假笑,浮夸做作,有人抱怨王宝强卖傻,建议你们去看看港囧里的包贝尔,起码王宝强傻得自然,包贝尔全像是装傻,也许他并不适合演喜剧。

赵薇——赵薇前面演的还算及格,最后结尾那里什么鬼,完全没有走心简直就像是背台词,哭也不是笑也不是,戏份不多也不应该这么敷衍了事啊?我本人是很爱看赵薇电视的,奇怪的是赵薇在电视剧和电影里演技怎么就这么大差别呢,还珠格格、金华烟云都是我很爱的剧啊。

杜鹃——一个称职的花瓶,演不出内心戏的演员,当初看合伙人觉得杜鹃这姑娘真丑,没想到港囧里被徐峥拍成了女神。

这并非无厘头喜剧,主线从头到尾都没有丢掉,在主线没有丢掉的前提下我认为多穿插些调动观众情绪的内容是没有什么不好的,观影时候没觉得电影节奏被打乱

这个的确有点提升观众免疫力,刚开始听是惊喜听多了也就免疫了,有的怀旧点用太多容易疲劳,降低共鸣。

想说的就这么多了,如果百分制,这电影可以拿75分。

港囧观后感【篇2】

昨天终于去看了心心念念好久的港囧。在大荧幕上看到香港,又是另外一种感觉,虽然已经几乎所有摄影或电影作品里拍摄香港的角度都差不多,但每次还是看得乐此不疲。

早就知道了港囧打情怀牌,里面都是很经典的粤语歌。但是没想到一下就是偏偏喜欢你,还来得那么突然。(第一首是饿狼传说居然还挺适合做op哒)正在心里想着前面交代的情节怎么这么像拍烂了的青春片真是无聊,一转眼就响起了音乐。我不是从很早开始关注和喜欢香港电影和音乐,没有稍年长一些人们那么热爱和熟悉。但是陈百强的声音一唱起我眼泪都快出来了。

让我失望的并不是影评中写的笑点太过密集太俗套。是一生所爱的旋律两次响起,却都被生硬的笑点打断!曾看到有人说,大话西游已经成了密码,终于到了你一听见音乐,一看见某格画面就会压抑牵扯。看之前最期待的便是一生所爱,以为会在稍靠结尾时放出。不仅放得猝不及防,放了两次都被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搞笑打断。我不想笑,电影院的人都在笑,我觉得好失望。可能这样经典的音乐和它所配的电影只能一直留在过去吧。其间还有两次台词向大话西游的致敬,不是很明显,但有已是让人欣慰。

后面的配乐都比较短,但还挺好的。而且过场的香港景色,加上粤语歌,都有想流泪的冲动。结尾真的好长好拖沓,感觉就是片子在把香港电影中的经典台词经典配乐串了起来。救赵薇时她的演技真是全用来害怕摔下去了,分分钟看得出戏。

即便如此,我还是喜欢港囧。笑点如何生硬打断情感的表达,至少它有地方有感动我。有让我看到我喜欢的香港。

港囧观后感【篇3】

19) 只要没有肢体上的接触,我不阻拦你。不是你在阻拦我,是命运在阻拦我。

20)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

21) 它像卡在我喉咙里面的一根鱼刺,那是青春的鱼刺,那是很美好的鱼刺。

22)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23) 女人最大的本事是把男人变成理想的炮灰。

24) 我心里有个结,也许是我的小蝌蚪不甘心。

25) 相信我,我如果骗你的话,就让玻璃裂开。

26) 我这辈子只叫徐来,清风徐来!

27) 我原本以为我找到你是为了和你旧情复燃,可到临头我才发现,那只是我潜意识想要解开的一个心结罢了。

28) 我的青春真实存在过。

29) 是时候跟过去道别了。

30) 我嫉妒你,嫉妒你没有才华还能胡作非为。

31) 我的理想是D罩杯的,但是现在我的人生就是个飞机场。

看过港囧经典台词的人还会看:

港囧观后感【篇4】

中秋那天去看了《港囧》。三年前的三遍《泰囧》都是在电脑上啃的,觉得自己还欠徐峥一张电影票。

《泰囧》那会,故事讲得非常动人,完整的主线,紧凑的情节展开,恰到好处的演绎外加那点异域情调,都是锦上添花。所以过节难得看场电影,自然毫不犹豫选择了《港囧》,期待为最近苦涩如咖啡的生活加勺糖。遗憾这糖加得有点重,整杯咖啡包装精美,却甜得廉价。

观影过程不甚痛快。全程伴有观众鬼畜般的笑声,比情景喜剧不解风情地插入的机械笑声还要莫名其妙。实话说,电影第一个让我发笑的地方,居然是陈百强《偏偏喜欢你》作为背景乐深情款款响起的时候。常常循环的歌里一瞬间没了情怀,多了分为赋新词强说愁。就像刚闹完肠胃的人,面前原本摆着的清粥小咸菜,被换成鸡油拌饭,上面还搁着三大块梅菜扣肉。

以前常要写读后感、观后感,却总也写不好。老师说是心太大。恨不得把整本书、整部电影重述一遍,却不留余地把自己的故事好好讲一讲。贪多,便嚼不烂。电影也是如此。不是徐峥的才华撑不起他的野心,而是太想讲好别人的故事了,忘了把自己的故事也好好地讲。《港囧》里,徐峥自己的故事其实是个情怀故事,可是却下了太狠的分量在抖包袱、赚眼泪,营造高潮连连上面,让这锅鸡汤口味太重,让自己的故事反而虚弱。鸡肉的香味呢?被盖过了。要讲的情怀呢?瘦了。

事实上先抑后扬或者先扬后抑都是叙述手法,只是觉得,要讲好有关情怀的故事,还是不要太执着于情怀二字。

港囧观后感【篇5】

从《港囧》现有剧情看,就是一部传统错摸喜剧,而之类高度剧情化的喜剧,最依赖的显然是演员表演,也就是说,情节好不好笑,要看演员能不能把它演好笑。

实事求是的说,《泰囧》最大的笑点和看点,依次来自王宝强、黄渤、人妖姐姐和范爷,大家都看到了,上述强援这次一个都没有。

不能说徐峥不是好演员,也不是包贝尔不够分量,而是以现在的能量,是撑不起一部现象级大片的。

当然,好笑并不是衡量影片卖座的唯一标准,可是《泰囧》毕竟是部喜剧片,一部不好笑的喜剧用什么证明自己是喜剧呢。当然有人说,《心花怒放》也不够好笑,照样热卖,可是《心花怒放》没有遇到下面的问题。

二、 更倒霉的是,还遇到神一样的“对手”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失利电影大多有个“神”一样的对手做映衬。

在厮杀激励的国庆档期,本就底气不足的《港囧》在《鬼吹灯之九层妖塔》和《夏洛特烦恼》这两部年底票房冠军种子选手和年度超级黑马的包围中,介么好的运气只能让人说一句:请多保重。

照理说,国庆期间观众是有看喜剧的刚需的,可是这样的刚需被口碑更赞的《夏洛特烦恼》满足了,观众也有看大片的需求,那么请看《鬼吹灯之九层妖塔》。等等,好像还有一部徐峥的喜剧叫什么来着?

没有人怀疑,《港囧》是一部极度互联网的电影。

从先导预告片通过互联网首发,到定档发布会的网络直播介入,互联网贯穿并主宰所有影片话题的逐步传播与发酵。最后网络售票介入线下实体院线,网络院线的出现直接将影片送达用户。

可是光线忘记了一件事情,互联网只是工具。

互联网本身是不会创造票房的,电影才能创造票房。互联网能做的,只是聚合平台,对于电影营销来说,任何手段和工具都只是在做一件事——聚集人气。可是当电影本身有问题的时候,互联网就从聚合人气变成了散人气。

因为在互联网上,任何好笑的梗都是放大的。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如果一个人在街上摔倒,满大街的人都在笑,你即使觉得不好笑,也可能忍不住笑起来;反之,如果大家都不笑,即使你觉得好笑也会忍住。

《泰囧》是前一种。《港囧》是后一种。

能把一部喜剧电影男主角当场虐哭的发布会,也只有《港囧》了。

7月27日《港囧》第二场发布会,包贝尔作为男主角正式亮相。片方特意收集网友吐槽内容,并让包贝尔自己现场朗读。结果读到第9条,包贝尔当场洒泪,“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选我,就是一个大馅饼掉到我脸上。”

有媒体评论,“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宣传效果出来了”。这个笑话很好笑。

问题是:《港囧》需要这样的宣传吗?电影宣传的目的说到底跟卖白菜没什么不同:一是我这里有一堆白菜要卖,二是我这白菜比别家都好,你赶紧买我家的。《港囧》应该做的是后一种,可是他们把重点放在了前一种,于是囧掉了。

如果虐哭包贝尔真的是片方宣传方法的话,那么也用错了方向,因为他们选择的是前一种。

最大的问题是:让所有网友都知道所有网友都不喜欢男二号,这样真的好吗?这个点子是谁想出来的?卧底吗?

最后我要说的是,《港囧》其实已经失去了自己的观众。

光线影业今年以来的电影运一直都不大好,观众看到赵薇很容易想起同样大制作的喜剧《横冲直转好莱坞》,看到包贝尔不是想起电影哪里好笑,而是他在发布会上的眼泪,看到徐峥想起的是他在各大互联网发布会上的发言,仿佛看到某一位互联网大佬。

最大的问题还是那句:看过电影预告片和花絮的观众多数粉转黑,这对一部电影来说实在不能再糟糕了。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碎片化口碑传播几乎改写了中国电影的版图,《老男孩》《分手大师》《泰囧》这些小成本喜剧是怎样赢的,《太平轮》、《一步之遥》等大片就是怎么输的,当《泰囧》还是一部站在观众一边的高口碑小片的时候,观众已经用脚为它投过票。

但当《港囧》以喜剧大片——它曾经的挑战者形象归来的时候,观众还会选择它吗?

互联网时代,口碑就是一部电影的风水,风水坏掉了,电影的命运还能好吗?

港囧观后感【篇6】

现在很多人提起徐峥,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囧系”电影,尤其是《泰囧》刷新多项国内票房纪录,成为年度电影界的传奇,将他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可是,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初那个涂着红脸蛋、扎着麻花辫的猪八戒呢?对很多80后来说,当初是一部“毁三观”式的《春光灿烂猪八戒》让恶搞版的神墨剧火遍大 江南北,当时的它,简直就是对正版《西游记》一种颠覆式的形象重塑,从前那个肥头大耳、长相丑陋的猪八戒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操着一口娃娃腔、长相还有点萌的 青春少年,而他时人时妖的扮相也着实让我又爱又怕。就是这样一部带有无厘头意味的仙妖连续剧,让籍籍无名的徐峥一下子人尽皆知。

只是,他自己却并不太喜欢这种成名之后带来的意外困扰。有那么几年,人们在大街上碰到他,脱口而出就是“猪八戒!”徐峥深深隐藏了他对这种称谓的反感,试图友好地面对人们的这种称谓,但是,这种反感一直都在。

徐峥的文艺之旅开始得很早,早在他读小学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演话剧了,而且经常巡回演出。他从小地主开始演,直到他年龄大了,就开始演老地主。

后来,他考上上戏,又投身话剧圈,是顺理成章的事。在拍《春光灿烂猪八戒》之前,他是上海著名的话剧演员,也是导演,有那么几年,他在上海的话剧圈很红 火,以至于有这么一个传说,说是去上海不看徐峥的话剧就等于白去了。只是,那个时候他走的是先锋路线,戏剧演完了,观众却抱怨看不懂,徐峥这才开始反思, 戏究竟是拍给谁看这个问题,这也是他从“高处不胜寒”开始走“亲民通俗路线”的转折点。只是从一个极端高冷的文艺青年忽然大反转演了一个浑身上下都充满傻 里傻气的“猪八戒”,这样的转型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后来,他出演的一系列电视剧包括《李卫当官》、《穿越时空的爱恋》《满汉全席》等,开始逐渐树立他带些狡黠又有些“韦小宝式”误打误撞却总是走狗屎运的 “徐氏风格”,其实徐峥是那种只要他往你眼前一站,不需要说一句话你就想笑的人,他是影视界的“宋小宝”(原谅我用了一个不太恰当的类比,但事实上效果确 实如此),我想这也许就是一个真正的笑星所应该达到的境界吧,像小品界的冯巩、宋小宝、赵本山,影视界的许冠文、黄渤等,都是本身自带笑点的人。

后来徐峥觉得电视的路子变窄,他又琢摸着去搞电影,是的一部《爱情呼叫转移》让人忽然意识到当年的萌娃已经成长为中年大叔,也是从那部电影开 始,中年家庭情感危机开始成为他电影里不可缺少的明线或者暗线,包括后来的《人在囧途》、《泰囧》以及刚刚上映的《港囧》,“七年之痒”的情感危机都成为 他想主要表达的内容,根据以前徐峥偶尔也被爆出来的绯闻,我冒昧地猜测这也许正是他自己内心一直在饱受煎熬的矛盾与问题,他既胆怯地借虚构人物之口来表达 了自己的困惑,又诚实地向观众表露了自己对爱最终的抉择。

中国有句俗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别人都是在走上坡路,而徐峥在文艺的道路上却像是在走“下坡路”,从当年局限在自己象牙塔里的高冷先锋文艺青 年,到如今充满人情趣味无比亲民的喜剧大叔,他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使他渐渐认识到,戏是要拍给观众看的,正如他自己说的:“我想做一部主流的喜剧片,它的主 题必须够俗,够世俗,因为只有世俗,才能涵概的人群面够广,才能够给大部分的中国观众所接受,这是它电影里面的主题。”

很多人拿社会意义、文化意义来诋毁徐峥的片子,认为其思想深度不够,其实我觉得这是某些文化人相当主观的一种偏见,因为你不能拿一部文艺片的标准来考量一部商业喜剧片,徐峥拍片的原始定位就是通俗喜剧片,你又为什么要自作多情地拿高尚的情怀主义去批判人家呢?

港囧观后感【篇7】

导演是徐峥,自从《囧途》到《泰囧》我都十分的看好,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感到很精彩,可是看了《港囧》以后,我感觉《囧要到头了》。

《囧途》是回家的过年回家春运坐车的各种事情,外加上多了个女朋友之间的事情,全面写出了当今社会春运的真实现状,也演示除了中国底层打工仔的悲惨遭遇。

《泰囧》就比较搞笑了。

然而《港囧》我既没有看出笑点,反而看到了不切实际的吓搭配,那个配角虽然最后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一开始就显得傻,那是真傻,不像傻根一样傻的可爱,有点让人讨厌。

但凡一个正常的人,都不会与他多次纠缠,虽然徐来也做出了多次的摆脱,感觉十分牵强;还有就是他们在采访的一段对话,一个真心实意对一个白痴。

从带上头盔开始,他们就不断在进行了各种破坏,假如是无意制造爆炸,也还有看点,但他们的行为处处充满了故意之举,让人不得不太过牵强所致。

从开始还以为,女主角也要出轨,但没想到既然不是,这样的话,演的那一段男主角没有看到,最后只是一个交代,感觉没有真正的打开纠纷混乱。

还有就是那个头盔实在是太厉害了,还是徐来的头厉害,别人的头盔爆炸都会受伤,而他爆炸了,只是头上一点点的小伤,到后来,见到他的知音后,在伤势的上面也没有怎么凸显,就好像没事一样。

他的内弟竟然会傻到自己去按下爆炸键,这一局不就是谋杀。

这只是我的一点点自我见解,不对之处,请不要职责。

可能不好看的原因在于配角没有出色的发挥吧!

港囧观后感【篇8】

徐峥执导并主演的喜剧电影《囧妈》,毫无疑问是春节档众望所归的一部。而且这是久违的囧系列第三部作品,并且首驻春节档。

电影从定档以来一直在断断续续放出些物料,公布了袁泉、贾冰、郭京飞、沈腾演员阵容。

只是叫着《囧妈》,到底妈妈是哪位演员来演?

现在终于知道了。

电影官微前两天公布了“宝藏妈妈的囧途”特辑,“囧妈”扮演者黄梅莹露出庐山真面目。

《渴望》中的王雅茹、《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妈妈、《孔雀》中三姐弟的母亲、《新结婚时代》中的顾小西妈妈……这个名字一出来,就勾起了许多观众的回忆杀。

作为八一制片厂的演员,黄梅莹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演戏,代表作远远不止于此。

徐峥为什么会选择这位演员出演这个角色?好奇。

然而徐峥说了,(黄梅莹)太合适了,至今想不出第二个人。

看完这个特辑你就会懂,黄梅莹老师身上那种亲和力与生活感非常自然,就像是我们每个人的妈妈。

因为这样一位囧妈,片场总是被欢笑声所围绕着。

电影昨天还发布了一组海报,简直不要太有梗。

从山争哥哥的表情就能看出,什么叫做“妈不要你觉得,妈只要她觉得”。

不得不说徐峥和黄梅莹老师的母子感太强了,遇上这样一位唠唠叨叨管头管脚的妈妈,山争哥哥也只能选择无奈接受。

你以为母子间的“互怼”日常是几张海报就能看完的?

继续看特辑。

母子俩在片场监视器前时不时爆发的“哈哈哈哈哈”,看得屏幕前的我也忍不住笑了出来,这是什么神仙母子!

而且拍戏时的很多小细节,都成功戳中了我。

黄梅莹老师说错台词,二人在监视器里回看了一遍,徐峥就借着说错的台词大肆开玩笑,让一旁的黄梅莹老师窘得连连摇晃他。

好亲昵的肢体语言,一个害羞恼怒还带些娇俏的妈妈,出了戏还是能让人感觉到亲密的母子感。

讲戏时,徐峥一边自然直接称呼对方为妈妈,一边亲身上阵告诉她轨道位置和走位。

倒真的像是一对母子的日常。

从小小片场中洋溢出来的这种欢乐,令人不得不惊讶于其感染力,而我也越来越好奇这对母子在囧途上的经历了。电影的美妙处之一就在于,它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试想一下,如果《囧妈》的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和妈妈历经6天6夜的长途火车,从北京到俄罗斯。且在俄罗斯,还有另外一段冒险等着你。

但鉴于你和妈妈“相爱相杀”的属性,关心的话到了嘴边,却总是用抱怨的口吻讲出,从不穿秋裤到沉迷手机,从不按时吃饭到熬夜打游戏,唠叨一路,这样的旅程,想想都要崩溃吧?

这部电影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徐峥把这种焦虑转移到了徐伊万的身上——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男人误打误撞踏上这辆囧车,被投喂、被催生、被“囧理论”搞得晕头转向……这样一来,便做到了保留趣味性的同时,又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而让这段故事足够好笑的关键一环是什么呢?

在于这位妈妈。

黄梅莹老师作为老戏骨,演技自然没话说,相信看了特辑的你也一定感受到了那种胜似自己妈妈的亲切感。

但是如何让这位妈妈在家长里短的唠叨间隙里,还能让观众对她十足喜爱,这就需要导演与演员在这个角色的塑造上共同努力。

黄梅莹老师在采访中说,很感谢徐峥能给到她这个机会来触碰喜剧,这弥补了她多年以来一个潜意识里的遗憾。

我也很感谢山争哥哥,是他把这么可爱的黄梅莹老师再次带到公众视野,带到我们面前。

背错了台词就大笑着伏案,微微吐舌的样子像小孩子一样机灵可爱。

看监视器也能逗笑自己,捂着脸笑弯了腰简直不要太少女!!

她对剧组需要她配合的一切工作,都呈现出热情满满的态度。

跳起舞来仿佛是在自己的主场,和群演配合起来也是行云流水。

还有一场吊威亚的戏,黄梅莹老师在大雪天穿得像个小包子,被吊上了树梢还坐在树丫上晃脚。

可爱两个字都不够形容了!

而且了解过她在《囧妈》里这个角色,你就能把片场里的黄梅莹老师和电影里那位妈妈联系起来了。

故事的开端就是母子俩踏上了K3长途火车,展开了这趟异国囧途。

这位“囧妈”为什么要和儿子去俄罗斯?

搞清楚哦,她可不是老来孤独一定要跟着儿子,人家是有自己事业的——所在的老年合唱团被莫斯科红星大剧院邀请演出,而且还有属于自己的solo舞台。

角色和黄梅莹老师的重合之处就在于,骨子里都有那种对自己所深爱着的事物的执着与勇于挑战的勇气。

她们都在发光。

从《囧妈》目前所透露的剧情来看,妈妈的俄罗斯之旅一定充满了惊喜和未知。被特辑中黄梅莹老师活力满满的样子所打动的我,欣慰的同时又有点泪目。

出演这部电影对她来说也许是一次新鲜刺激的尝试,从观众的角度来讲,让合适的演员使得角色发光,我也乐见其成。

同时,我十分期待这部电影的最终呈现。

到时,别忘了带着家人去影院看看这位亲切又真实的妈妈,看看你家里是不是也有一个同款“囧妈”。

港囧观后感【篇9】

也许徐峥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演的东西很搞笑,他也未必想过要成为一名喜剧演员,更没想过有一天会成为一名极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对喜剧界来说,徐峥就是响当当的一块牌子。

“囧系”电影第一部《人在囧途》并非徐峥的作品,可是他将那个刻薄自私却又怀有一丝人情味的徐朗演活了。《人在囧途》激起了徐峥的表达欲,这部电影的构思 不错,然而出国留学网剧本写得不行,该片导演叶伟民对内地又不熟悉,因此,徐峥代替了很多导演的工作。《人在囧途》之后,徐峥就有了自己拍一部电影的想法。这样,就 有了《泰囧》的问世。

他执导的首部作品《泰囧》虽然有些借着《人在囧途》的噱头,可的确是刷新了华语影坛多项纪录,也首次让世人看到中国电影不可估量的前景。当然,《泰囧》是 明显的口碑、票房不一致的失败之作,连徐峥自己也承认《泰囧》只是他的尝试之作,并没有把他要表达的东西充分表达出来,反倒最后成了一部纯粹的商业片,所 以三年磨一剑,这一次徐峥带着他的良心作《港囧》与“囧系”电影再续前缘,也真正赢得了观众的肯定,网上评论一片飘红。

从演员转型做导演的不在少数,做得还算成功的比如赵薇、苏有朋、徐静蕾、张艾嘉等,但是像徐峥做得这么成功的却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虽然票房不能代表一切,但票房的确有点像高考成绩一样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衡量指标。

“我以前只是一个演员,还没有做好当职业导演的准备,但是我有自己的电影观,我就想老老实实讲一个故事,拍好一个类型片。”徐峥的定位很明确,没有在一开 始就把自己甩得很高,所以他也的确做到了自己想做的,自己本身也有多年积攒的人气,所以自拍自导自演是他喜剧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徐峥其实算一个特色很鲜明的“性格明星”,他的演绎风格、导演风格都跟他的自身形象很相符,单看他的光头形象就足以勾起人莫名的喜感,从前他的喜剧是建立 在耍小聪明式的“纯粹喜剧”形态,从《爱情呼叫转移》系列开始,他的喜剧开始带有一种越来越严重的“自黑式喜剧”形态,也许看到别人比自己过得更惨就会忍 不住愉悦感爆棚是每一个观众共有的心态吧,而这种心态却不会因时代不同产生任何代沟。当年香港许氏三兄弟的喜剧电影、周星驰的无厘头系列、黄百鸣早期的电 影,不都是以展现小人物的悲催人生来博得观众笑声的么。徐峥的喜剧角色虽然不再是社会底层小人物,但他们有着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从本质上来看,无论哪个 导演,虽然不同时期的喜剧角色的社会阶层身份略有差异,但都是与时代大潮中社会主要阶层的人物相契合的。

徐峥的作品之所以能博得这么多的关注与认可,除了他身上那股与生俱来的喜剧天分之外,他对自己电影的准确定位以及他对观众心理的精确把握也是他成功的重要 因素。当然,说到这里,可能又会有人批判他“过于恶俗”,或者“盲目迎合大众”,或者“降低了中国人的文化品位”,但是还是那句话,文艺片有文艺片的典 范,历史片有历史片的规则,喜剧片就要做得像喜剧片,而不是一个“四不像”的大杂烩,笑才是喜剧片的重点所在。

港囧观后感【篇10】

假期唯一的放松活动可能就是去电影院看了港囧。

对于看港囧我是百般抵触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我不喜欢赵薇,人丑,演技差,所以我暗下决心,赵薇演的电影,我不花钱去电影院看;第二个,从名字来看,就是狗尾续貂,可能是泰囧的延续吧。

结果大出所料。片子竟然还不错,当然,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是,号称主演的赵薇,其实并没有多少镜头。否则光看她就能吐了。我评价片子的好坏有个最简单朴素的标准,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有没有睡着,一般去看电影的时候,都可累可累了,可困可困了,如果电影不好看的话,真是能睡着啊。

从影片的内容来讲,这不是一部单纯的搞笑片,包含着对于青春对于初恋的无线怀念和不甘,所以有点青春偶像片的风格,但是要是从偶像片的角度来看,徐峥差点事,赵薇差点事,其他人更不用说了

爱情是美好的,很多人都坚信爱情的存在,但是很少有人能和初恋的情人修成正果,而初恋是在最美的年华,而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所以初恋永远被人怀念。

爱情为什么那么美好呢?因为爱情是一种奢侈品。不是谁想有,就能有的。只有物质条件极大丰富了,或者说你还对于物质不在乎,才能去追求爱情。

影片的音乐采用的是香港的各种旧的金曲,为影片填色不少。但是有个问题,别人的歌,你就这样拿来用合适吗,还有,大家都是拿来主义,那音乐如何进步?还有,音乐用的太频繁了,最多的地方,是3首还是4首歌一起放,连着放,有点过了。

总之这是一部披着喜剧片外衣的青春剧,让每个人不禁想起我们曾经的青春,那无畏的岁月,那难忘的初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