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书范文网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乐观读后感精品九篇

发表时间:2024-03-22

在这里我们将为您全面的介绍“乐观读后感”相关的知识。其实读书对于我们来说,那就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读作者写的作品使我们变得聪明。这个时候就要为自己的所学所得去撰写一篇读后感。相信在本文里阅读过程中您会获得不少的收获和思考!

乐观读后感(篇1)

看过这些关于教育孩子的文章后,我深受鼓舞。让我认识到自己孩子教育的落后和无效,也让我了解到学校对孩子教育的局限和无奈。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也是从学生时代来的,我能理解学校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教会学生很多知识,让他们理解和运用。确实有一些事情是不能解决的,这也需要我们的父母注意教学。

我们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对学习成绩越看越重,必然会使孩子为了应试而放弃一些其他方面的学习,而我们为孩子创造好的物质条件,却因工作忽视了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这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在这方面,学校教育没有好办法。我把孩子送到了一些培训学校,但发现没有用。让他上书法课,也没把字练好,让他进了棋室,也没下好棋,还很累,这让我很无奈。

通过这些教育文章,我也明白,不是送孩子上学,而是更深入地了解和培养他们。我们的父母应该多与孩子合作,让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发展自己的个性。

看过那些成功教育孩子的故事,我深有触感,以前也会陪孩子打篮球,乒乓球,也带着他去爬山,野游。但是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却没有注意。总想给他最好的,却没有让他独立思考,总想保护她,却让他失去了练习的机会。

这些我都会记住,并且改变,让他能开心的胸部,健康的成长。

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交流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有时家长会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学会一些小动作。比如,我在家看书的时候,他也会静静地在我身边看书。

和父亲说话,我习惯站立,背手,而他竟然也学会了。通过这些事情,我也可以认为家庭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的言行对孩子们有着无形的影响。未做事,先做人。

这句话虽然简单,却意义深刻。我想我应该让他明白这句话,无论你学历多很高,无论你家底多厚,若是不会做人,那一切也是茫然。

通过这次对优秀文章的阅读,让我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从中也感受到自己对孩子教育的不足、以后我会加倍注意在家对孩子的教导,改正自己的态度和方法,培养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宝鸡市东风路高级中学

初一二班张嘉乐

家长: 张文斌

乐观读后感(篇2)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一边沐浴着阳光,一边看着《乐观与悲观》这篇短文。

短文讲述的是一个家庭有一对双胞胎。一个孩子非常悲观,另一个则非常乐观。爸爸便想改善兄弟俩,于是把过于悲观的孩子放到一个满是新玩具的房间里,把过于乐观的孩子放进一个堆满马粪的房间里。一天后爸爸去看悲观的孩子,走进房间问:你怎么不完玩具呀?孩子回答:我会把玩具玩坏的。爸爸又走到乐观孩子的面前,看见孩子在马粪堆中掏什么。父亲不解,便问孩子。孩子回答道:爸爸也许马粪下面有一匹小马驹呢!

我觉得乐观是人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而悲观则会帮你绕回起点。乐观的人会在实战中越战越。即使失败,乐观人也会向前看,把失败当作一次教训,路越走越宽。而悲观的人则整天沉浸在痛苦之中,路越走越窄导致自己把自己推到悬崖边上。

有一次两个人走在沙漠上,两个人又饥又渴。走了很久两个人终于找到了半瓶水,悲观的人说:走了这么久才找到了半瓶水,累死我啦。乐观的人则说:太好了,终于找到了半瓶水悲观的人决定不走了,因为他觉得资源有限,根本走不出去。而乐观的人则坚信自己能走出去。最终乐观的人走出了沙漠。悲观的人则永远躺在了这片寂静的沙漠上化成了那一粒粒沙。

记住只有乐观才能带你走向光明,让你摆脱黑暗的阴影,让你走出死亡的边境。所以乐观是你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钥匙!

乐观读后感(篇3)

第一次写长些的书评,因为发现看完前几本书短评有点概括不下一些想表达的感悟。

这也是第一次看胡适的书,从前知道胡适的大名,是在高中历史课本的近代新文化运动的中的一带而过,记得说好像是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恰好这本杂文集里,就有这篇在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问题与主义的文章。

其实细细读来胡适的每一篇文章,或是演讲,或是书信,或是发表文章,一个有趣的学者的形象跃然纸上,在看到他论说一些问题的看法,以及辩解一些误解的时候,突然感觉到一个“矫情”的文人居然这么活灵活现。

当然因为没有在书中看到序或者跋之类的内容,所以说实话,并不是很了解这本书编辑出版到底是现代新编,还是在若干年前就已经原封成集了。若是后者,尚可理解,权当近现代杂文集读来即可,如果是近年新编,确实不太想给这本书五星,当然都是我个人见解,也有孤陋寡闻的地方,随便吐槽下,看到书评的朋友勿喷,有达人也可以教识一二。

书里每篇杂文最好将首次公开发表的日期标注上,或者在哪个年代时间段内容,毕竟胡适生活的主要年代,正式中国历史剧烈动荡的年代,理解胡适的文章,最好可以结合时代或者彼时的重大历史事件或者阶段,这样理解起来会更加深刻。

每篇文章都在谈一个问题,当然最后汇总起来,涵盖了社会领域多个方面,也从文字中略微窥见在那个时代,“旧中国”社会百态的一点缩影,也正如有的短评中说的,有些内容到今天仍旧不过时,有些思维方式和思想,在当今社会下,仍旧有现实意义。

特别书中两次举例谈到一个肺炎患者吐了口痰,进而传染更多人得肺炎,再看眼下的新冠疫情,小一百年的时空,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贴合到了一起,确实有些让人哭笑不得,却又唏嘘不已。

非常值得阅读的一本书,就写这些,欢迎有达人继续探讨。

乐观读后感(篇4)

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有感

作为一名教书近18年的农村教师,他一开始就深深地被这本书所吸引。感觉我很幸运能拜读本书。现将我的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乐观与悲观

先不说自己,我们看一看身边的人。

有的人常常脸上带着笑容,沟通交流的时候也总是会伴随着笑声,遇到好的事情总是欣然接受、乐于分享。遭遇不好的事情时,他们也往往会朝着积极的方面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常常把这一类人归纳于乐观的人。

也有一些人,平时不容易看到自己脸上带着微笑,总是愁眉苦脸。遇到不好的事情,我们往往会联想到更坏的结果。而碰到好事,也不见得会全然接受,也许心里正想着这好事背后可能隐藏的坏事情。

显然,我们会更愿意与第一类人有更多的接触,因为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到更快乐,思考更积极。因此,乐观的人通常是更受欢迎的。

在人际关系占重要比例的当今社会,我相信更多的人愿意被别人接受,他们的孩子乐观、容易被接受。

二、乐观的**

至于一个人乐观或悲观的影响因素,我相信这是很多人想知道的重要内容。这本书总结了四个方面,我选择了三个更重要的因素:

1、遗传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们自己25%-50%的乐观和悲观都是从母亲身上带出来的,这确是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也就是说,如果还没有宝宝准家长们,为了将来宝宝的乐观性,从现在开始学***,然后把你的乐观遗传给宝宝也是来得及的。

2、父母的教育乐观与否

孩子与父母的接触最多。他们总是学习母亲对待人和事的态度和方法。成长过程中的微妙影响直接影响着孩子们对待外界的方式。这就要求家长要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3、外界的影响

除了父母,也许对孩子最大的影响是学校和他周围的玩伴。除了了解孩子、加强人际关系外,与孩子的沟通也可以帮助孩子及时屏蔽不利于他们成长的因素。

三、我们常见的错误教育方法

不知道是因为传统的原因还是发展的因素,我们身边通常充斥着许多错误的教育方法,随便举例几个就会有很多人中枪。比如:

案例1:一个6岁的孩子和一个9岁的孩子分别建立了一个复杂的模型。9岁的孩子做的很好,但6岁的孩子不能努力工作。此时父母可能会鼓励"宝贝,你做的真棒!

""宝贝加油,你一定可以的!""来吧,爸爸帮你做。"

这个案例中,父亲的错误有:①6岁的孩子根本无法像9岁孩子一样做出完整的复杂模型,其鼓励是空洞虚假的;②父亲接手完成模型,造成了孩子的无助感;③没有帮助孩子解释失败原因。

案例二:当父母发生冲突时,常出现的错误行为: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不断问孩子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在孩子面前批评另一半如"你爸爸真没出息、你妈妈就知道打麻将"等;避免争吵但是采取冷战;孩子面前使用暴力如摔门、摔东西等。

四、教出乐观孩子的方法

恐怕这就是这本书的核心。它提到了几种方法,如abc法、儿童学习矛盾、儿童学习与他人相处等。我个人认为,最简单的学习方法是学会乐观的解释风格,教孩子们面对一件事时如何解释。

解释风格的三个维度:

永久性:事情的起因会继续下去;

暂时性:起因是可改变的,或是过渡性的;

普遍性:起因会影响许多情况;

特定性:起因只会影响特定情况;

个人的:起因只是我;

非个人的:起因是其他人或其他情况。

老师告诉我,我儿子这学期成绩下降了,他总是去网吧玩游戏。

第一种解释风格:

最近老板安排的事情太多了。他没有多少时间去关心他的儿子。

第二种解释风格:

私人时间总是那么少。如果我儿子继续这样,我该怎么办?我真的失败了!

两种解释风格的差别很明显,第一种解释是暂时性的、非个人的、特定的。第二种解释风格是永久的、个人的和普遍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解释风格可能导致不同的后续处理方法和不同的解果,这就是乐观和悲观的区别。

读这本书,收获最大:无论是一些错误的想法还是正确的方法,其实都有科学依据。只有打开个人的视野,多接收新的信息加以分类整理,将会让自己越加成熟,教育出的学生才会青出于蓝。

乐观读后感(篇5)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有困难,伤心的时候,这时,你是克服困难,乐观对待,还是永远跨不过这个坎?

最近,我看了一本名叫《佐贺的超级阿么》的书,故事讲得是:主人公绍广的母亲因无力抚养把绍广寄养在外婆家。艰苦的生活里,乐观的外婆能神奇的让生活充满温暖,笑声。其中的啊嬷,就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

“只有可以捡来的东西,没有应该扔掉的东西”这是阿嬷说的一句话。她家旁边的河流下的东西太多,她就用木棒拦住它们。飘下来的东西有很多用处,如当炭火。还有,阿嬷出门时,必定在腰间缠一条拖磁铁的绳子,好捡到可以卖的金属物品。这些都是阿嬷的智慧。她的乐观,她的勤动脑,才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我们平常的穷人,都是“到穷就到穷吧”的思维方式,就算不是这样,他也是讨饭,捡破烂这种的,被别人笑话有赚不到钱,没阿嬷的好。

乐观,不仅可以让我们想到一些“小金点”,还可以神奇的把坏事变成好事。如鼓号队训练。四年级上学期开学初,为迎接鼓号操大赛,我们鼓号队的同学可受尽了苦。每一天放学看到别人都走了,我们还要练习,回到家已经腰酸背痛,还咬咬牙坚持着写一大堆作业。好不容易盼到十一国庆放假,结果还要训练!我们满腹唠嘈,家长全都劝不祝回到家,我又想了想,这件事既可以为学校争光,又可以提高我的鼓技,岂不是一举两得?我又快乐起来!

乐观向上有这么多好处,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乐观向上每一天

乐观向上---读《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

假期里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

安妮从小就没有父母,十一岁的时候被人领养。马修与马莉拉兄妹俩在绿山墙过着平淡从容的生活。为了给患有心脏病的马修找个帮手,他们打算从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不料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的竟是一个十一岁女孩安妮。然而,由于酷爱想象以及“爱美之心”,安妮给自己惹来了一连串的麻烦,她不断地闯祸,也不断改正错误。在朋友、家人和老师的关爱中,小孤女安妮渐渐变成了绿山墙里快乐成长的'小主人。

我认为安妮这种爱是她对世界上任何人、任何事都充满爱心,这种爱心是善良的、纯洁的。于是,我想到了我学习方面的事。我的学习成绩不好,有时提高一些,有时下降许多,有时老师批评我,我也满不在乎。看完了这本书,我便下定决心:对知识的学习要有一股狂热的劲头,要积极向上,有拼搏奋斗的精神!

要相信,生活中的阳光与微笑无处不在,让我们乐观向上,用积极的心态微笑着迎接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战,越过一个又一个障碍,冲破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向我们美好的生活前进,好好学习,好好生活!

乐观读后感(篇6)

人们常说乐观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只要你有乐观的态度,对生活中的每一点都微笑,你就能让每一天都丰富多彩,充满欢笑。

这本书告诉我们,昭广的母亲太穷了,所以她被寄养在奶奶家里。虽然生活极为艰难,但当昭广遇到困难时,奶奶会用乐观的态度,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欢乐,让每一天都充满新的亮点。

阿嬷语重心长地对昭广说:“想吃的东西,就是高级品。”以此来安慰昭广,用乐观让自己从贫穷的“悬崖”上英勇地爬了出来,让自己变得开始“富有”起来,让家变得更加“辉煌”。

“成绩单上只要不是0就好,1分2分,加在一起就有分啦!人生就是有总和力!”阿嬷说得真是太棒了!

这让我想起了那天:我参加了接力赛,不小心掉了球棒!张老师大发雷霆,罚我写了一篇00字的作文。

放学后,我飞奔回家,但越想越生气。眼泪,这个可恨的家伙,在我的眼睛里扑腾。结果,我忍不住泪水的“攻击”,眼泪就“直流三千尺”了。“啊!

”爸爸见状,便问:“怎么了?”我便把今天发生的一切倾诉了。

爸爸苦口婆心地对我说:“被惩罚作文固然不好,但你换个角度想想,写作文不就是在锻炼你的写作能力吗?”听了爸爸的一番提示后,我擦干眼泪,心中的阴霾似乎也被扫空了,赶紧去书房写作文了。

从现在开始,我明白了当我遇到困难时,我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乐观地面对困难。每当我克服困难时,我都会笑,因为我会像我的父亲和祖母一样,克服困难和我自己!

乐观读后感(篇7)

濮阳中**田第二小学四.一班朱佳明

寒假我读了一本名叫《插上乐观的翅膀》的书,这里面所有故事的主人公,都能在逆境中有一颗乐观、幽默的心。

就像贝利一样,他是个好苹果种植者。有许多人争先恐后地买他的苹果。天有不测风云,一天,一批要送出去的苹果遇到了突如其来的冰雹,冰雹过去后,苹果上面全是伤疤。贝利担心,如果他不按时交货并还清贷款,他的果园就会关闭。他该怎么办?

他急得团团转,拼命思考着办法。几天后,伤疤愈合了,但苹果一点也不可爱。他怕顾客不想吃。他先尝了一口。没想到,伤疤痊愈后的苹果味道鲜美,有一种清凉爽口的感觉。于是,他把这些苹果送给顾客试吃,顾客们大加赞扬。从那时起,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他成了世界闻名的品牌。

瞧,人要有乐观的态度,只要有信心坚持下去,什么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毕加索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但你知道他擅长的是用幽默来揭露德**队的罪行并进行合理的战斗。

1946年,法国巴黎沦陷时,德国士兵经常进入毕加索艺术博物馆。他对这些侵略者漠不关心。有一次,毕加索正在画《格尔尼卡》,这是描绘德国冲渣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后的惨状。德国兵冲了进来问:

“这时你的杰作吗?”毕加索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由此可见,在对一些无理、不讲道理的人说话时,幽默的话语,跟能起到反击作用,能表明一种态度、和一种坚持。

这本说理这样温暖的小故事还有很多,但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无论在怎样的逆境中,然都要怀有乐观、冷静的心态;多一些幽默,生活中就会多一些乐趣和笑容;这样才能看到黑暗的光明,让生命之花绽放,床走啊属于自己的奇迹。

乐观读后感(篇8)

读了周国平,我才开始了对乐观与悲观的思考。

我想,凡夫俗子是没有选择乐观或是悲观的权利,他们的人生哲学是如何能养活自己,养活自己的家人。一位普通职工如果整天对乐观悲观想入非非,他还有什么心情干好工作?一位农民如果在这种问题上困扰,那它还有多少精力认真劳作?

乐观与悲观地思考――或者将范围扩大一点――哲学都不是为平常人准备的。只有仰观天象的泰勒斯才有权利不用注视地上的情况,只有不爱知识爱智慧的苏格拉底才可以宣布他是在思考生命本源。

2

我不知道我到底是坚持的什么哲学。

周国平强调因为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坠入悲观的深渊;执迷者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欲望。但他认为,两者都不是真正的智慧。他力求企及一种以悲观垫底的执着或用执着垫底的悲观――就是超脱的至高境界。

冯友兰先生同样也不愿将自己直接划归为乐观或是悲观。他力图阐释一种既出世又入世的哲学。然而,这样的哲学体系至今无一人可以完成。

也许,我一直是坚持既出世又入世的哲学,只是没有像他们一样出书立传。

3

我有悲观的倾向。

我总爱追问意义,总爱做目的最明确的事。我怕,心血汗水浪费在无结局的荒诞上。

到底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呢?什么是我必须去做的事呢?

是追求幸福吗?

悲观主义认为有些人过于执着,没有看清世界的本质――空无。的确,人生不可占有。执着于尘世,过分的追求往往导致追求不到幸福而引来痛苦。在终极意义上,人世间的成功与失败,幸福与苦难,都只是过眼云烟,没必要执着。

在悲观者眼中,一切所谓的'意义都带着呻吟。

人要悲观容易,但是彻底的悲观就难了。佛教是最悲观的哲学,但是佛教净土宗不也是日日口诵佛号,只求来生进入极乐世界。这本身就是一种欲望,只是将欲望实现没有放在今世,而是着眼来生。

正因为人生短暂,时光飞逝,所以它弥足珍贵。

谁不想在这个世界上有所作为,谁不想让世界因自己而不同?

不要再追问意义。意义不是人能回答的,那是神的特权。

不要总是看透事物本质,而是为事物本身赋予最美好的意义。

每一条路都有不得不走上他的理由,每一个选择都有不得不做出的原因。大千世界,每一个芸芸众生都有他不得不生存不得不忍受苦难的意义。不去问意义是对意义的最好回答。

所以,别在诘问生命。被诘问的是你自己。上帝要看,你在你生命的答卷上如何选择悲观和乐观,如何回答意义。

6

什么是区别乐观与悲观的标准?是口中的言词吗,是笔下的语句吗,是卷帙浩繁的哲学书籍吗?

积极的乐观主义不是幻想自己将来多么成功多么伟大,不是空谈未来的鲜花掌声,也不是因为这条路被人认为通向某个巅峰就义无反顾的冲上前去。

积极的人生态度从来不能用一个人的语言文字表现出来,它必须由脚踏实地的跋涉冲出来,由敢闯敢干的精神拼出来,由甘受苦难的寂寞孕育出来。

然而,悲观主义者也许因为一句教义,一篇文章就不自觉地放弃人生。这也是为什么宗教至今仍有大量信徒,为什么饱经苦难的人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励志的书籍而是哲学或宗教。

我无法为两者划分界限,但我知道悲观主义可以击败心智懦弱的人,却永远打败不了那些从不大谈智慧的真正乐观主义者。

悲观是想出来的,说出来的。

有一场决斗,那悲观与乐观的决斗。我本想做一个看客。但不幸的发现,每次观看这场鏖战,我都不知不觉被卷入两者中的一方。被这一方影响,被这一方折磨,成了他的挡箭牌。被这一方折磨够了,我又被抛到另一方,再一次被消融,被分解。

在双方的对垒中,我被推来推去。然而受伤最多的不是那两位决斗者,而是我自己。

那个自以为很聪明的人身上血肉模糊,几乎成了牺牲品。

8

我发现,我渐渐迷上了佛教的禅宗。

这不是一种宗教,倒是一种超越智慧的信仰。每一位禅师不再是苦行僧,倒像是早已领悟世间万象的思想者、哲学家。

“活在当下!”

“平常心是道”

“菩提本无书,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禅师们从来不谈悲观,他们不参与乐观和悲观的纷争,他们也不寄希望与来生,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清静自在和解脱。

这是一种最简单,最纯真的哲学。纯朴的有点傻。

原来,“傻”才是终极的智慧,是最美的品德,最实用的哲学。

从单纯到复杂,再复归成熟的单纯,我命之曰智慧。

我不想再讨论乐观悲观,只想珍惜每一条道路,每一次选择。

乐观读后感(篇9)

今天,我参加了一个令我难忘的音乐会。这场音乐会是我的钢琴老师的年终师生专场音乐会。为了这场音乐会,我爸要表演的钢琴独奏和诗朗诵练了一个多月,今天终于要上场来,我的心情真是既紧张又激动。

晚上七点,音乐会正式开始。第一个节目、第二个节目……陆续表演,每一个节目都十分精彩,女孩子们妆扮得漂漂亮亮,男孩子们打扮的英俊潇洒。很快就到我的节目了,我怀着不安的心情,用优美的步伐走上了舞台。我的'报幕很顺利,报完幕,我镇定地坐到琴凳上弹起了我的表演曲目。前面部分很好,可是谈到中间时,我不小心弹错音了。我心想,怎么办?怎么办?千万不要再弹错啦!辛好,后面没弹错。我松了一口气。下面是我的诗朗诵表演,等我的钢琴伴奏朋友上场后,我们手拉手一起鞠了躬。她坐到了琴凳上,当优美的乐曲响起时,我开始了我的诗朗诵《雨巷》。当我的声音在大厅里响起时,我认为我发挥得比平时好多了,连我自己都为我在心里鼓掌。当我表演完后,听着大家那热烈的掌声,高兴得不知道怎么表达了,原来已经提到嗓子眼的心也终于放下来了。

最后,于老师为我们每一个节目和我们每一个学生20xx年的学习情况作了点评。她还当众表演了我呢。最后我得了一张荣誉证书和一盒巧克力,我既高兴又骄傲。回家的路上,我有点沾沾自喜,妈妈笑眯眯地说:“以前是谁说练琴好枯燥呀,不愿意参加音乐会的呀?”,我不好意思笑了。这场音乐会,不仅让我获得了证书和巧克力,更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先苦后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