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书范文网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医学演讲稿(精华9篇)

发表时间:2024-03-24

撰写主题演讲稿时要把重点放在哪里?当我们需要在正式场合演讲时,准备好演讲稿可以让演讲者更好地互动和沟通,优秀的演讲稿不仅需要有深刻的思考和洞察,还需要技巧,我们非常喜欢为您提供这份精美的“医学演讲稿”,相信您可以在这篇文章中找到您需要的一切!

医学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大家好!

首先,我要感谢主办方给我这个机会,来到这个舞台上与大家分享我的想法和经验。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医学事业的重要性以及医学家在其中的角色。

医学,作为一门复杂而庄重的学科,严格要求着医学家的综合能力、素质以及天赋。医学家,无论是医师、医学研究工作者还是医学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共同肩负着拯救生命和缓解病痛的重任。我们的使命就是在任何时候,无论是在战争还是在和平年代,都要全心全意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医学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疫情,都是医学家们奋战的战场。无论是2002年的非典,还是2019年如今正在肆虐的新冠疫情,医学家们始终站在前线,临危受命。因为他们深知,医学所涉及的并不仅仅是生理健康,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社会安定和人民幸福。

医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医学家必须掌握临床技能来正确地诊断疾病,同时又要有一颗充满激情和同理心的心来对待每一位患者。我们不能只满足于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还要关心每一个病患的生命。我们要用我们的智慧和能力,不断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然,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家并非易事。首先,我们要追求卓越。只有不断学习和进取,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在医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其次,我们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医学工作是一个无私奉献的职业,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为病人着想,为他们的健康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最后,我们要有团队精神。医学工作往往需要合作和协作,只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事半功倍,实现医学事业的发展。

在现代医学发展的时代,医学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是一个团队的事业。每一个医生、每一位医学研究工作者、每一个医学教育工作者,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也都有着自己的价值和使命。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协作和合作,携手共进,共同向着推动医学科学的研究和应用的前沿发展。

最后,我想号召大家一起为医学事业奋斗。让我们心怀梦想,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为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医生、科研人员还是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有责任去关注医学科学的发展,去推动医学事业的进步。

在这里,我要向全体医学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是你们用智慧和勇气把医学的圣火世代相传,是你们付出汗水和努力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贡献最广大量的智慧和能力。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为实现人类健康的梦想而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

医学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同仁们:


大家好!


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的医学心得和体会。作为一名医学家,我深知医学对于人类健康和幸福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作为医学家的责任和使命。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医学科学的进展、挑战和应对之策。


让回顾一下医学科学的进展。在人类的历史上,医学始终是人们追求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代的传统医学到现代的现代医学,医生们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赋予人类以新的希望和生命的力量。无论是研究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还是探索癌症的原因和治疗方式,医学科学都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医学科学的进展也带来了许多挑战。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已经成为医学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新兴病毒和传染病的出现也对医学界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近年来爆发的新冠疫情就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并对医学研究和医疗工作提出了巨大的要求。


面对这些挑战,作为医学家需要积极应对,并采取相应的策略。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顺应科学发展的步伐,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还要注重团队合作和专业交流。医学的发展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和交流,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医学成果。同时,还要不断推动科学研究,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创新,为医学科学的进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还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和沟通。医学不仅仅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事情,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只有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共同行动,才能实现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的提升。要注重医学伦理和人文关怀。作为医学家,的首要任务是关心和保护患者的健康和权益,坚守医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只有真正以患者为中心,才能实现医学的真正意义。


在医学科学的长河中,每一个医学家都是一颗星星,照耀着人类的健康之路。让携起手来,共同追求科学和健康,为人类健康和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


医学演讲稿 篇3

医学是一个神圣而又伟大的专业,一门极聚奉献精神的专业。

医学同时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同学共聚一堂,一起展望起来,一起展翅翱翔,一起创造辉煌。

随着时光的推移,我们已经渐渐摆脱了幼稚的同年,慢慢走向成熟,那么,这所医学院校将是我们步入社会的一个转折,同时也是我们人生旅程中的一段升华。

是的,正如同学们所说,也许我们语言相异,但我相信,我们的专业将是我们最好的沟通渠道,因为我们有同一个梦想,同一个选择。

要对展新的学习环境,同学们既兴奋又好奇,也容易遇到不适和困难,尽快的适应生活吧!美好的明天正在向着我们招手。

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创造与思维体现的高地,首先,接纳自己上自信的基石,要接纳自己,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都是自己的特点,相信自己的能力,你才能接管医技的钥匙。

当然,宽容是关爱的基石,当土包容了水,水也就滋养了土,医者心,不在呼于仁,义,德,三方面,关爱他人是医技生的根本。

互助是和谐的基石,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医技展新的一面从我们开始,让我们手挽手一同开拓属于我们自己的天空吧!

医学演讲稿 篇4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医学系的一名学生,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竞聘活动。我非常热爱医学专业,也坚信医学的力量,因此,今天我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医学的观点和见解。

首先,我想从医学的意义入手。医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项神圣使命。医学的意义在于拯救生命、舒缓病痛,给予病人健康和希望。医学是对人类生命和健康负责任的行业,从治疗到预防,从病理到生理,无不体现着医学的价值与意义。

其次,我想谈谈医学的发展和创新。医学领域一直在不断发展进步,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不断涌现。近年来,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医学变得更加精准、高效。例如,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使得疾病的治愈变得更加有希望;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医学诊断更加准确。医学的创新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为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再者,医学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良好的医德和医风。医学专业的从业者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于患者的病情要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医生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需要成为患者的倾听者和支持者。医学的人文关怀是医生意识形态的重要部分,也是医学精神的具体体现。

此外,医学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追求新知。医学是一个庞大且快速变化的领域,新的科学研究和医学进展需要我们紧跟时代脚步。通过不断学习和不断研究,我们才能够在医学领域中不断创新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竞聘医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胜利,更在于成长。参加这个竞聘活动,给了我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医学的重要性和广阔前景。无论竞选结果如何,我都会继续努力,追求医学的卓越和医生的使命。

亲爱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医学是一门高尚而伟大的学科,我愿意为之奉献我的力量、我的知识和我的梦想。让我们一同携手,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共同努力,为患者的健康和幸福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医学演讲稿 篇5

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 ōmura(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1.0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疟实验,也得到了抑制率100% 的结果。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1972年8至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和间日疟病人全部显效。同年11月,从该部位中成功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的结晶,后命名为“青蒿素”。

1972年12月开始对青蒿素的化学结构进行探索,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确定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22O5,分子量282。明确了青蒿素为不含氮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1973年4月27日,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分析化学室进一步复核了分子式等有关数据。1974年起,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生物物理所相继开展了青蒿素结构协作研究的工作。最终经X光衍射确定了青蒿素的结构。确认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立体结构于1977年在中国的科学通报发表,并被化学文摘收录。

1973年起,为研究青蒿素结构中的功能基团而制备衍生物。经硼氢化钠还原反应,证实青蒿素结构中羰基的存在,发明了双氢青蒿素。经构效关系研究:明确青蒿素结构中的过氧基团是抗疟活性基团,部分双氢青蒿素羟基衍生物的鼠疟效价也有所提高。

这里展示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蒿乙醚的分子结构。直到现在,除此类型之外,其他结构类型的青蒿素衍生物还没有用于临床的报道。

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卫生部新药证书。于1992年再获得双氢青蒿素新药证书。该药临床药效高于青蒿素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在北京联合召开疟疾化疗科学工作组第四次会议,有关青蒿素及其临床应用的一系列报告在会上引发热烈反响。我的报告是“青蒿素的化学研究”。上世纪80年代,数千例中国的疟疾患者得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有效治疗。

听完这段介绍,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不过是一段普通的药物发现过程。但是,当年从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沿用历史的中药青蒿中发掘出青蒿素的历程却相当艰辛。

目标明确、坚持信念是成功的前提。1969年,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参加全国“523”抗击疟疾研究项目。经院领导研究决定,我被指令负责並组建“523”項目课题组,承担抗疟中药的研发。这一项目在当时属于保密的重点军工项目。对于一个年轻科研人员,有机会接受如此重任,我体会到了国家对我的信任,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决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尽全力完成任务!

学科交叉为研究发现成功提供了准备。这是我刚到中药研究所的照片,左侧是著名生药学家楼之岑,他指导我鉴别药材。从1959年到1962年,我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知识。化学家路易˙帕斯特说过“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古语说:凡是过去,皆为序曲。然而,序曲就是一种准备。当抗疟项目给我机遇的时候,西学中的序曲为我从事青蒿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准备。

信息收集、准确解析是研究发现成功的基础。接受任务后,我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并收集他们用于防治疟疾的方剂和中药、同时调阅大量民间方药。在汇集了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2000余内服、外用方药的基础上,编写了以640种中药为主的《疟疾单验方集》。正是这些信息的收集和解析铸就了青蒿素发现的基础,也是中药新药研究有别于一般植物药研发的地方。

关键的文献启示。当年我面临研究困境时,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步思考东晋(公元3-4世纪)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这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

关于青蒿入药,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其后的《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青蒿治病的记载。然而,古籍虽多,确都没有明确青蒿的植物分类品种。当年青蒿资源品种混乱,药典收载了2个品种,还有4个其他的混淆品种也在使用。后续深入研究发现:仅Artemisia annua L.一种含有青蒿素,抗疟有效。这样客观上就增加了发现青蒿素的难度。再加上青蒿素在原植物中含量并不高,还有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季节、纯化工艺的影响,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成功确实来之不易。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值得我们多加思考,发掘提高。

在困境面前需要坚持不懈。七十年代中国的科研条件比较差,为供应足够的青蒿有效部位用于临床,我们曾用水缸作为提取容器。由于缺乏通风设备,又接触大量有机溶剂,导致一些科研人员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影响。为了尽快上临床,在动物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我和科研团队成员自身服用有效部位提取物,以确保临床病人的安全。当青蒿素片剂临床试用效果不理想时,经过努力坚持,深入探究原因,最终查明是崩解度的问题。改用青蒿素单体胶囊,从而及时证实了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团队精神,无私合作加速科学发现转化成有效药物。1972年3月8日,全国523办公室在南京召开抗疟药物专业会议,我代表中药所在会上报告了青蒿No.191提取物对鼠疟、猴疟的结果,受到会议极大关注。同年11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会议上,我报告了30例临床全部显效的结果。从此,拉开了青蒿抗疟研究全国大协作的序幕。

今天,我再次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铭记他们在青蒿素研究、发现与应用中的积极投入与突出贡献。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包括山东省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广州中医药大学以及军事医学科学院等,我衷心祝贺协作单位同行们所取得的多方面成果,以及对疟疾患者的热诚服务。对于全国523办公室在组织抗疟项目中的不懈努力,在此表示诚挚的敬意。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

疟疾对于世界公共卫生依然是个严重挑战。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在谈到控制疟疾时有过这样的评价,在减少疟疾病例与死亡方面,全球范围内正在取得的.成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如此,据统计,全球97个国家与地区的33亿人口仍在遭遇疟疾的威胁,其中12亿人生活在高危区域,这些区域的患病率有可能高于1/1000。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全球疟疾患者约为1亿9千8百万,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约为58万,其中78%是5岁以下的儿童。90%的疟疾死亡病例发生在重灾区非洲。70% 的非洲疟疾患者应用青蒿素复方药物治疗(Artemisinin-based Combination Therapies, ACTs)。但是,得不到ACTs 治疗的疟疾患儿仍达5千6百万到6千9百万之多。

疟原虫对于青蒿素和其他抗疟药的抗药性。在大湄公河地区,包括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恶性疟原虫已经出现对于青蒿素的抗药性。在柬埔寨-泰国边境的许多地区,恶性疟原虫已经对绝大多数抗疟药产生抗药性。请看今年报告的对于青蒿素抗药性的分布图,红色与黑色提示当地的恶性疟原虫出现抗药性。可见,不仅在大湄公河流域有抗药性,在非洲少数地区也出现了抗药性。这些情况都是严重的警示。

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遏制青蒿素抗药性的全球计划。这项计划出台的目的是保护ACTs对于恶性疟疾的有效性。鉴于青蒿素的抗药性已在大湄公河流域得到证实,扩散的潜在威胁也正在考察之中。参与该计划的100多位专家们认为,在青蒿素抗药性传播到高感染地区之前,遏制或消除抗药性的机会其实十分有限。遏制青蒿素抗药性的任务迫在眉睫。为保护ACTs对于恶性疟疾的有效性,我诚挚希望全球抗疟工作者认真执行WHO遏制青蒿素抗药性的全球计划。

在结束之前,我想再谈一点中医药。“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医药学研究者可以从中开发新药。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最后,我想与各位分享一首我国唐代有名的诗篇,王之涣所写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请各位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 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

衷心感谢在青蒿素发现、研究、和应用中做出贡献的所有国内外同事们、同行们和朋友们!

深深感谢家人的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衷心感谢各位前来参会!

谢谢大家!

医学演讲稿 篇6

大家好!我是来自重症医学科的xx。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沉默未必是金》。大家都知道《优质护理》是以基础护理为重点,而这一点在我们重症医学科如同家常便饭。

你们中的许多人可能不太了解我们部门。可以这么说,我们科是一个封闭的环境,整个病房没有一扇窗户,终日见不到一丝阳光,不管白天还是黑夜,病房里永远都是一层不变的泛着日光灯所散发出的灰白色的光。我们照顾的病人不是昏迷,就是镇静,就是精神错乱。他们不会说话。他们沉默了。

但我们面对的家属却是形形色色的:有悲痛欲绝的;有脾气暴躁的;沉默寡言的;蛮不讲理的;挖空心思套你话的,等等,等等、、、、、、对于在一个如此封闭环境下工作的我们如何学会更好地与家属沟通是我们科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部分。

我在xx毕业后直接被分配到危重医学系工作。两年的工作经验让我深深明白了这句话:沉默不一定是金子!

记得刚到我们科时,性格内向的我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下,面对这么一群沉默的病人,不夸张的说,我可以工作一天不说一句话,因为我认为我的病人不需要我开口。我也暗自庆幸自己不必像实习期间那样每天都和病人和家人聊天。因为我们部门每天只有半个小时的探视时间,我可以利用繁忙的工作轻松避开,我还是不会说话。

但有件事让我改变了想法,我意识到不仅我的病人需要我用言语来唤醒他们,病人的家属更需要我用言语来安慰他们!

那天,我带了一个病人,一个和我同龄的女孩。当她被推进病房时,她沉默了下来,但随后我听到了一声伤心的哭声。原来是那个女孩的母亲。她死死地抱着那辆平车,手里紧握着一张**,对大家说:

我的女儿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她只是睡着了、、、、、、我看到了**中活泼靓丽的身影,再看看床上死气沉沉的女孩,怎么都无法将她们联系到一起。同时,女孩的母亲应该是太悲伤和头晕了。大家都很忙。

医学演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X科的x,很高兴站在这里为大家演讲,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弘扬医德医风 谱写和谐乐章》。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x年x月x日,带着这光荣的誓言我有幸加入临城县中医院这个大家庭,成为一名针灸医生。

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每个医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人格。古人曰:“无德不成医”。不论是我国古代医学家的“大医精诚篇”,还是西方的“希伯克拉底宣言”,都强调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首先要培养自己完美的人格。良好的医德医风不仅是每个从医者的职业道德,也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作为一名青年医生,最近有幸拜读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老师《写给医院年轻人的10个字》这篇文章。在文章中他提到“爱”、“学” 、“真”、 “新”、 “勤”、 “廉”、 “健”、 “拼”、 “洁”、 “礼”十个字。这个十个字告诉我们要有一颗爱心,要报着感恩之心去回馈我们的衣食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这个职业的生存价值。要通过不断学习成为一名思想品质和医疗技术合格的医疗工作者,而将这些学来的一切在爱的基础上去履行我们的职责,不断的为我们的成长注入新能量,无愧于这个人类生命攸关的崇高职业。

我们现在的针灸科正是汇聚了众多的优秀青年才俊,他们正以赤城之心服务于患者,用爱与付出践行自己的医学诺言。我们乐于听到大众“白衣天使”赞誉,使我们更加感慰作为生命使者、健康卫士的使命感。作为青年医生,我们必须要发扬“高尚医德、纯洁医风”的医风、院风,必须牢固地树立救死扶伤的思想意识,必须具有 “视病人如亲人”的崇高精神。首先,我们要时刻心怀感恩之心,从语言、仪表、礼仪、服务及职责等各方面服务于病患,实时了解病人的需要,急人所难。其次,我们还年轻,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们要不断向前辈请教、不断自主学习,加强专业技术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另外,对于医患沟通难这个问题,我们要发挥年轻人沟通的优势,要多问,多关心,态度要温和,要将心比心,谋求和谐。以往的众多案例也说明,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医德风尚,对于促进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优质服务,提高医疗质量,技术上精益求精,起着重要的作用。我这也正是我们要践行的。

加入针灸科已经x时间,我时刻感恩着前辈的教导,同事的帮助。让我不断的学习、进步、成长。2015年以来,针灸科在XX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尤其是在2015开展的脑瘫治疗项目,已取得重大进展,已然已成为我院一大优势业务(不知道合不合适);另外在治疗颈肩腰腿疼等方面也收到众多患者的肯定和表扬。我们是个朝气蓬勃的科室,我们有着精益求精的精神,我们憧憬着未来,并为此不断实践和进步。我们许诺自己成为一名更好的医疗服务者,我们奉献患者提供一个更好的服务团队,弘扬医德医风 谱写和谐乐章。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医学演讲稿 篇8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医学专业的候选人,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竞聘医学演讲稿。医学,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关乎生命的职业,也是服务人民的使命。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医学的理解和我的医学梦想。

首先,医学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自从小时候看到电视中救死扶伤的医生形象以来,我就激发了对医学职业的向往。在我看来,医学不仅仅是学习医疗知识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关心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具备医学领域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但更需要有一颗慈悲之心,关心患者的痛苦和需要,以及一颗对科学与人文的追求之心。

其次,医学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团队合作。在医学领域,一个人的成就是无法与整个团队相比的。医生们需要与护士、技术员和其他医疗人员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因此,在我看来,作为一个医学专业的学生,我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善于倾听和交流,懂得尊重他人的专业知识和意见。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我们才能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和关怀。

再次,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为医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我认为持续学习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必须保持学习的热情,关注最新的医学进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在我看来,医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更新和深化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最后,我想谈一下我的医学梦想。我的医学梦想是成为一名有责任感和悲悯之心的医生,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我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医生,不仅要掌握临床技能和医学知识,还要关心患者的心理和生活需求,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懈追求,为医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我的贡献。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感谢你们聆听我的演讲。虽然医学之路漫长而艰辛,但我坚信只要我们保持热情和努力,医学梦想一定能够实现。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医学演讲稿 篇9

124年前,第一颗石头打下了桩,铺出的路,一路绵延到下一村--你今天的所在。 a c a 抵抗无知,坚持科学实证的知识学习;孙逸仙抵抗腐坏,坚持清明合理的管理制度。你是否想过:

在你的时代,在你的社会,你会抵制和坚持什么?

学程二期

我一般非常不情愿在毕业典礼演讲,因为这个场合的听众一定是最糟糕的听众--你还没开口,他就巴不得你已经结束,而且,他决心已下,不管你说什么,只要戴着方帽子走出了这个大厅的门,他这一生不会记得你今天说过的任何一句话。

虽然如此,我还是来了,不仅只是因为,受邀到医学院演讲是一份给我的光荣和喜悦,也因为我"精打细算"过了--迟早有一天,我会"落"在你们的手里。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自然渴望在床边低头探视我的你,不只在专业上出类拔萃,更是一个具有社会承担﹑充满关怀和热情的个人。

我们都说这是毕业典礼。五六年艰苦的医学训练今天结束了。我倒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看:今天其实只是你"学程一期"的毕业典礼,一期的核心科目是医学。

但是今天同时是你"学程二期"的开学典礼,二期的核心科目是"人生"。第二阶段比第一阶段更难,因为它没有课本,也没有教授。在今天的15分钟里,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自己的一点“生活”笔记。

奶粉和头虱

我在台湾南部一个叫高雄的沿海小城市长大。1961年,小学二年级发生了一件大事。班上一个女孩突然呕吐严重,被送往医院。

不久,学校就让我们都回家了,城里的学校都关门了。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回到学校时,班上几个孩子的座位都空了。这是我第一次听说霍乱病。

当然,当时我们不知道高雄的“邻村”香港遭受了同样的传染病袭击,15人死亡。早在非典之前,我们的命运是相互联系的,但我们是无知的。

是的,我是在所谓的“第三世界”长大的孩子。想象一下这些黑白镜头:年轻的母亲们坐在拥挤不堪的房间里,夜以继日地制作塑料花和廉价的圣诞饰灯,孩子们满地乱跑,身上穿的可能是美援奶粉袋裁剪出来的恤衫;那运气特别好的,刚好在前胸就印着"中美合作"的标语,或者凑巧就是"净重二十磅"。

1975年我到美国留学,第一件感觉讶异的事就是,咦,怎么美国人喝的牛奶不是用奶粉泡出来的?1961年的班上,每一个女生都有头虱,白色细小的虱卵附着在一根一根发丝上,密密麻麻的,乍看之下以为是白的头皮屑。时不时,你会看见教室门口,一个老师手里举着一罐dd 杀虫剂,对准一个蹲着的女生的头,认真喷洒。

香港人和台湾人有很多相同的记忆,而奶粉、廉价圣诞灯、霍乱和头虱都是贫困的标志。如果我们从我的童年回到一两代,黑白的画面会更加黑暗。一个西方传教士在1895年来到中国,她所看到的是,"街头到处都是**溃烂的人,大脖子的﹑肢体残缺变形的﹑瞎了眼的,还有多得无可想象的乞丐......

我们一路上看到的溃疡和残疾使我们非常伤心。"

19 年,一个日本作家来到了香港,无意间闯进了一家医院,便朝病房里面偷看了一眼。他瞥见一个黑暗的房间,一个“低级的中国人,像在蠕动,发臭”躺在裸露的床板上,日本人逃到了门外。

可是,为什么和你们说这些呢?为什么在今天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点﹑这样的场合,和你们说这些呢?

我有我的理由。

目光如炬者

你们是香港大学百年毕业生。香港大学的前身是“香港中西医学校”,成立于1887。如果这点你们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了不起,那我们看看1887年前后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们不妨记得,在1887年,尸体的解剖在大多数中国人眼中还是大逆不道的,而西医学堂已经要求它的学生必修解剖课。

我们不妨记得,当鲁迅的父亲重病在床--那已是1897年,绍兴的医生给他开的药引,是一对蟋蟀,而且必须是"元配"。了解这个时代氛围,你才能体会到,124年前,创办西医学堂是一个多么重大的﹑改变时代的里程碑,你才能意识到,那幕后推动的人,必须配备多么深沉的社会责任感和多么远大的器识与目光,才可能开创那样的新时代。像何启和a c a这样的先驱者今天带你来到这个礼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