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书范文网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高中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4-04-28

栏目小编认真比较后决定推荐这篇内容充实的“高中数学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老师上课时要依据教案课件来实施。希望大家能够善加利用以下资料进行参考阅读!

高中数学教案 篇1

加强集体备课

优化课堂教学

新的高考形势下,高三数学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去学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针对这一问题备课组在学校和年级部的领导下,在姚老师和高老师以及笪老师的的具体指导下,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集体备课,培养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即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几位数学老师团结协作,发挥集体力量。

高三数学备课组,在资料的征订,测试题的命题,改卷中发现的问题交流,学生学习数学的状态等方面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各班实际情况,既有"学生容易错误"地方的交流又有典型例子的讨论,既有课例的探讨又有信息的交流。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有我们探讨,争议,交流的声音。集体备课后,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和重新精心备课,这样,总体上,集体备课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和统一了教学进度,对于各位教师来讲,又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材施教。

立足课本

夯实基础

高考复习,立足课本,夯实基础。复习时要求全面周到,注重教材的科学体系,打好"双基",准确掌握考试内容,做到复习不超纲,不做无用功,使复习更有针对性,细心推敲对高考内容四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那些内容是要求了解的,那些内容是要求理解的,那些内容是要求掌握的,那些内容是要求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的;细心推敲要考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展现教师的分析思维,还要充分展现学生的思考思维,把教学活动体现为思维活动;同时还适当增加难度,教学起点总体要高,注重提优补差,新高考将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适当增加教学的难度,为更多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有利于优秀的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差生充分利用辅导课的时间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他们勇于迎接挑战,不断挖掘潜力,最大限度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因材施教

全面提高

我今年带得是一个文科,一个理科班。因此学生的整体情况不一样,同一班级的学生,层次差别也较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又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这样,对课前预习,课堂训练,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课后的辅导的内容也就因人而异,对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提问上也要分层次,基础题一般由学生来做,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把知识点扩展开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的布置,既有全体学生的必做题也有针对较强能力的学生的思考题,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辅导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掌握学情,做到有的放矢。

深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堂容量,提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做到了有的放矢,让每一位同学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属于自己的收益。

优化练习

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首先,练习题要精选,题量要适度,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和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练习要全批全改,做好学生的错题统计,对于错的较多的题目,找出错的原因。练习的讲评是高三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的讲评要科学化,要注重教学的效果,不该讲的就不讲,该点拨的要点拨,该讲的内容一定要讲透;对于典型问题,要让学生板演,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多做限时练习,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

加强应试指导

培养非智力因素

充分利用每一次练习,测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如对选择题,填空题,要注意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经,要力争"保准求快",对解答题要规范做答,努力作到"会而对,对而全",减少无谓失分

,指导学生经常总结临场时的审题答题顺序,技巧,总结考前和考场上心理调节的做法与经验,力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和临场审题,答题的具体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纠正不良的答题习惯,优化答题策略,强化一些注意事项。注重"三点",培养学习习惯。

高三复习注意到低起点,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时,还注重抓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信息点,易错点,得分点,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养成规范作答,不容失分的习惯。

以上是我们

备课组在上学期的一些具体做法,也可以说是我们

的一些有益的经验。

高中数学课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全套篇五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圆锥曲线的定义反映了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它是无数次实践后的高度抽象。恰当地利用定义解题,许多时候能以简驭繁。因此,在学习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后,再一次强调定义,学会利用圆锥曲线定义来熟练的解题”。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强,思维活跃,但计算能力较差,推理能力较弱,使用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略显不足。

三、设计思想

由于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如果离开感性认识,容易使学生陷入困境,降低学习热情。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现、获取新知,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能灵活应用定义解决问题;熟练掌握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焦距、离心率、准线方程、渐近线、焦半径等概念和求法;能结合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求解圆锥曲线的方程。

2.通过对练习,强化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引申,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学习解题的一般方法。

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

2.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最值”

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教学难点:

巧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

六、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思路】

(一)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一上课,我就直截了当地给出——

例题1:(1) 已知a(-2,0), b(2,0)动点m满足|ma|+|mb|=2,则点m的轨迹是( )。

(a)椭圆 (b)双曲线 (c)线段 (d)不存在

(2)已知动点 m(x,y)满足(x1)2(y2)2|3x4y|,则点m的轨迹是( )。

(a)椭圆 (b)双曲线 (c)抛物线 (d)两条相交直线

【设计意图】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熟悉不同概念的不同定义方式,是学习和研究数学的一个必备条件,而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们对圆锥曲线的定义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是否能真正掌握它们的本质,是我本节课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为了加深学生对圆锥曲线定义理解,我以圆锥曲线的定义的运用为主线,精心准备了两道练习题。

【学情预设】

估计多数学生能够很快回答出正确答案,但是部分学生对于圆锥曲线的定义可能并未真正理解,因此,在学生们回答后,我将要求学生接着说出:若想答案是其他选项的话,条件要怎么改?这对于已学完圆锥曲线这部分知识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问题(2)就可能让学生们费一番周折—— 如果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变形来解决问题,那么我就可以循着他的思路,先对原等式做变形:(x1)2(y2)2

5这样,很快就能得出正确结果。如若不然,我将启发他们从等式两端的式子|3x4y|

5

入手,考虑通过适当的变形,转化为学生们熟知的两个距离公式。

在对学生们的解答做出判断后,我将把问题引申为:该双曲线的中心坐标是 ,实轴长为 ,焦距为 。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二)理解定义、解决问题

例2 (1)已知动圆a过定圆b:x2y26x70的圆心,且与定圆c:xy6x910 相内切,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2)在(1)的条件下,给定点p(-2,2), 求|pa|

【设计意图】

运用圆锥曲线定义中的数量关系进行转化,使问题化归为几何中求最大(小)值的模式,是解析几何问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也是学生们比较容易混淆的一类问题。例2的设置就是为了方便学生的辨析。

【学情预设】

根据以往的经验,多数学生看上去都能顺利解答本题,但真正能完整解答的可能并不多。事实上,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能准确写出点a的轨迹,有了练习题1的铺垫,这个问题对学生们来讲就显得颇为简单,因此面对例2(1),多数学生应该能准确给出解答,但是对于例2(2)这样相对比较陌生的问题,学生就无从下手。我提醒学生把3/5和离心率联系起来,这样就容易和第二定义联系起来,从而找到解决本题的突破口。

(三)自主探究、深化认识

如果时间允许,练习题将为学生们提供一次数学猜想、试验的机会——

练习:设点q是圆c:(x1)2225|ab|的最小值。 3y225上动点,点a(1,0)是圆内一点,aq的垂直平分线与cq交于点m,求点m的轨迹方程。

引申:若将点a移到圆c外,点m的轨迹会是什么?

【设计意图】 练习题设置的目的是为学生课外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平台,当然,如果课堂上时间允许的话,

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结论进行验证。

高中数学教案 篇2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b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其主要内容是公式(一)至公式(四)。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公式(三)。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和公式(一)(二)的基础上,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和公式(一)(二)的基础上,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因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以学生为主题,以发现为主线,尽力渗透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共同探究、综合应用等教学模式。

借助单位圆探究诱导公式。

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三角函数。

诱导公式(三)的推导及应用。

诱导公式的应用。

多媒体。

1. 诱导公式(一)(二)。

2. 角 (终边在一条直线上)

3. 思考:下列一组角有什么特征?( )能否用式子来表示?

已知 由

可知

而 (课件演示,学生发现)

所以

于是可得: (三)

设计意图:结合几何画板的演示利用同一点的坐标变换,导出公式。

由公式(一)(三)可以看出,角 角 相等。即:

.

公式(一)(二)(三)都叫诱导公式。利用诱导公式可以求三角函数式的值或化简三角函数式。

设计意图:结合学过的公式(一)(二),发现特点,总结公式。

1. 练习

(1)

设计意图:利用公式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小组研究讨论,得到新公式。

(学生板演,老师点评,用彩色粉笔强调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公式。)

例3:求下列各三角函数值:

(1)

(2)

(3)

(4)

设计意图:利用公式解决问题。

练习:

(1)

(2) (学生板演,师生点评)

设计意图:观察公式特点,选择公式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将任意角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体现转化化归,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应用解决问题。

很荣幸大家来听我的课,通过这课,我学习到如下的东西:

1.要认真的研读新课标,对教学的目标,重难点把握要到位

2.注意板书设计,注重细节的东西,语速需要改正

3.进一步的学习网页制作,让你的网页更加的完善,学生更容易操作

4.尽可能让你的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的思考,能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5.上课的生动化,形象化需要加强

1.评议者:网络辅助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教态大方,作为新教师,开设校际课,勇气可嘉!建议:感觉到老师有点紧张,其实可以放开点的,相信效果会更好的!重点不够清晰,有引导数学时,最好值有个侧重点;网络设计上,网页上公开的推导公式为上,留有更大的空间让学生来思考。

2.评议者:网络教学效果良好,给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空间发挥,教学设计得好;建议:课堂讲课声音,语调可以更有节奏感一些,抑扬顿挫应注意课堂例题练习可以多两题。

3.评议者:学科网络平台的使用;建议:应重视引导学生将一些唾手可得的有用结论总结出来,并形成自我的经验。

4.评议者: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探究。

建议:课件制作在线测评部分,建议不能重复选择,应全部做完后,显示结果,再重复测试;多提问学生。

( 1)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长,语调相对平缓,总结时,给学生一些激励的语言更好

( 2)这样子的教学可以提高上课效率,让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

( 3)网络平台的使用,使得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存在问题:1.公式对称性的诱导,点与点的对称的诱导,终边的关系的诱导,要进一步的修正;2.公式的概括要注意引导学生怎么用,学习这个诱导公式的作用

( 4)给学生答案,这个网页要进一步的修正,答案能否不要一点就出来

( 5)1.板书设计要进一步的加强,2.语速相对是比较快的3.练习量比较少

( 6)让学生多探究,课堂会更热闹

( 7)注意引入的过程要带有目的,带着问题来教学,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

( 8)教学模式相对简单重复

( 9)思路较为清晰,规范化的推理

高中数学教案 篇3

高中数学试讲模板

一、教学目标 :任意角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与象限角的概念.(二)过程与能力目标 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任意角概念的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的表示三、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顾角的定义(在初中我们学习过角,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角的概念)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2、讨论实际生活中出现一系列关于角的问题 一只手表慢了 5 分钟,另外一只快了 5 分钟,你是怎么校准的?校准后,两种情况下分针旋转形成的角一样的吗?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的描述这些 角呢?这就不仅需要我们知道角的形成结果,还要知道角的形成过程。(今天同学们就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角的新知识) (二)新课讲解:

1.角的有关概念:(在原来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基础上,我们重新给了角一个定义) (1)角的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 0,从起始位置 OA 旋转到终止位置

OB, 形成一个角α , 点 O 是角的顶点, 射线 OA、OB 是角α 的始边、终边

2)角的分类: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注意: ①为了简单起见,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或“∠α”可以简化成“α”; ②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③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4)练习:老师举一些例子让同学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 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

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 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②课堂练习,初步理解象限角 在直角坐标系中,下列各角的始边与 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请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⑴ 30°;⑵ -120°;⑶ 180°; 3.终边相同的角 讨论:对于直角坐标系内任意一条射线 OB,以它为终边的角是否唯一?如果不唯一,那么终边相同的角有什么关系呢?

(1)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在内,可构成 一个集合 S={ β | β = α + k·360°,k∈Z},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 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个周角的和.

注意: ⑴ k∈Z ⑵α是任一角; ⑶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 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个,它们相差 360°的整数倍; ⑷角α + k·720°与角α终边相同,但不能表示与角α终边相同的所有角.

4、例题精讲 例 1.在 0°到 360°范围内,找出与-950°12'角终边相等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 例 2.写出终边在 y 轴上的角的集合(用 0°到 360°的角表示) . 例 3.写出终边在 xy 上的角的集合 S,并把 S 中适合不等式-360°≤β<720°的元素β写出来

五、课堂小结 ①与角相关的概念; ②象限角; ③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六、课后作业: ①教材 P5 练习第 1-5 题; ②预习弧度制 七、板书设计

高中数学试讲模板

一、课题:简单随机抽样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掌握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

(2)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统计问题的提出,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及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数学的重要性。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简单随机抽样常见的两种方法(抽签法、随机数表法);难点: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科学性,以及由此推断结论的可靠性。四、课时:1 课时 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方法

采用讨论发现法教学,并对学生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方法。由于本节课内容实例多、信息容量大、文字多,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例 1:请问下列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 A.一锅水饺的味道 B.旅客上飞机前的安全检查C.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 D.一批彩电的质量情况 E.美国总统的民意支持率

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抽样”。 (二)主动探究,构建新知

例 2:语文老师为了了解某班同学对某首诗的背诵情况,应采用下列哪种抽查方式?为什么?

a.在班级 12 名班委名单中逐个抽查 5 位同学进行背诵 B.在班级 45 名同学中逐一抽查 10 位同学进行背诵

先让学生分析,选择 B 后,师生一起归纳其特征:1 不放回逐一抽样,2 抽样有代表性(个体被抽到可能性相等)。学生体验 B 种抽样的科学性后,教师指出这是简单随机抽样,并复习初中讲过的有关概念,最后教师补充板书课题——简单随机抽样。

例 3:我们班有 44 名学生,现从中抽出 5 名学生去参加学生座谈会,要使每名学生的机会均等,我们应该怎么做?谈谈你的想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小组合作学习,最后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发言,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抽签法”步骤:1 编号制签;2 搅拌均匀;3 逐个不放回, 抽取 n 次。教师板书以上步骤。

请一位同学说说例 2 采用“抽签法”的实施步骤。 (屏幕出示)

例 4:假设我们要考察某公司生产的 500 克袋装牛奶的质量是否达标,现从 800 袋牛奶中抽取 60 袋进行检验。提问:这道题适合用抽签法吗?

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抽签法的局限性,从而引入随机数表法。教师出示一份随机数表,并介绍随机数表,强调数表上的数字都是随机的,各个数字出现的可能性均等,结合上例让学生讨论随机数表法的步骤,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步骤:1 编号;2 在随机数表上确定起始位置;3 取数。教师板书以上步骤。 请一位同学说说例 2 采用“随机数表法”的实施步骤。 (三)课堂小结

1.简单随机抽样及其两种方法 2.两种方法的操作步骤 (采用问答形式) (四)布置作业课本练习 2、3。八、板书设计

高中数学试讲模板

一、课题:简单随机抽样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掌握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

(2)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统计问题的提出,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及各学科知识之间

的联系,认识数学的重要性。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简单随机抽样常见的两种方法(抽签法、随机数表法); 难点: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科学性,以及由此推断结论的可靠性。四、课时:1 课时 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方法

采用讨论发现法教学,并对学生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方法。由于本节课内容实例多、

信息容量大、文字多,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七、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例 1:请问下列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 A.一锅水饺的味道

B.旅客上飞机前的安全检查 C.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 D.一批彩电的质量情况

E.美国总统的民意支持率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抽样”。 (二)主动探究,构建新知识

2.语文老师为了了解某班同学对某首诗的背诵情况,应采用下列哪种抽查方式? 为什么?

a.在班级 12 名班委名单中逐个抽查 5 位同学进行背诵 B.在班级 45 名同学中逐一抽查 10 位同学进行背诵。

先让学生分析,选择 B 后,师生一起归纳其特征:1.不放回逐一抽样,2.抽样有代表性(个体被抽到可能性相等)。学生体验 B 种抽样的科学性后,教师指出这是简单随机抽样,并复习初中讲过的有关概念,最后教师补充板书课题——简单随机抽样。

例 3:我们班有 44 名学生,现从中抽出 5 名学生去参加学生座谈会,要使每名学生的机

会均等,我们应该怎么做?谈谈你的想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小组合作学习,最后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发言,最后 师生一起归纳“抽签法”步骤:1 编号制签,2 搅拌均匀,3 逐个不放回,抽取 n 次。教师板书上面步骤。

请一位同学说说例 2 采用“抽签法”的实施步骤。(屏幕出示) 请一位同学说说例 2 采用“随机数表法”的实施步骤。 (三)课堂小结

1.简单随机抽样及其两种方法

2.两种方法的操作步骤(采用问答形式) (四)布置作业课本练习 2、3。

高中数学教案 篇4

高中数学面试教案模板 教案一

【篇1:教师资格证试讲高中数学教案一】

(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 课时1:集合的含义和表示)

一、题目:集合的含义和表示

二、教学时间:45分钟

三、授课人数:

四、课时:1课时

五、课型:

六、教学目标: l.知识和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和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和表示方法.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八、学法和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用具:投影仪.九、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和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 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的所有实数根; (8)不等式x-30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b,c,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

3.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

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如果用a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b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b和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和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2)如果用a表示“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则中国.日本和集合a的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用数学符号分别表示. (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第1题.

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成习题组第1题.

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

(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

(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

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

(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

教师投影学习:

(1)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1,3,5,7,9}; (2)用例举法表示集合a={x∈n|1≤x8}

(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第6页练习第2题.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或体会下例问题: 1.本节课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内容? 2.你认为学习集合有什么意义? 3.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1.课后书面作业:第13页习题组第4题.

2.元素和集合的关系有多少种?如何表示?类似地集合和集合间的关系又有多少种呢?如何表示?

【篇2:经典数学说课模板(数学教师面试用)】

数学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

大家早上好!我是 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年级数学第 册第 章第 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部分来说这一节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的内容,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它是对前面学习过的知识们今后学习 识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

(2)、过程和方法: (33

(高一)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此,本节要注重改变学生这些不良习惯。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积极参和课

堂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我计划本节课使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实验法、情景激学法、目标导学法、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推理法、类比法、归纳法、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使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相统一,及时强化有关知识,提高掌握知识的准确性。 2、学法

有利于教和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使教学轻松而高效。课使用如下学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

(2)、多媒体课件式:展示 然后围绕

(3)

(4)

2、新课教学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3(1)

、知识小结

(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互动交流,总结收获 5、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篇3: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

本人刚参加完2014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的面试测试,想为以后参加此类测试的同学提供一些经验,并提供自己总结的教案模板一份以供参考。

先从笔试说起吧,关于笔试报名的流程什么的网上随便一搜就能看见,再此不赘述了,我就从笔试准备讲起。我是笔试测试前半个月左右开始准备测试的,资料就是中公的3本辅导书,分别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和能力、学科知识和教育能力3门。本人认为根本没有报考辅导班的必要,只要你找些测试相关的资料认真复习半个月,肯定能过的,我就是踏踏实实的认真复习之后,非常自信的通过了自己的笔试。 查看了自己的笔试成绩之后,就是面试的报名了,流程什么的也不赘述了,不明白的网上百度。报名成功后,我就将面试先抛到一边了,因为这中间有一个月的准备时间,而我高中生物学的挺扎实的,所以准备在面试前一周左右再复习。到了面试前5天左右的时间时我收起其他的心思,准备专心复习高中所学的知识。

由于测试没有指定教材,这就增加了面试的难度,我们得对高中所学的所以知识加以复习。我从百度文库中下载了高一、高二、高三生物的教案,电子课本及一些知识点的总结什么的,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仔细的复习。由于面试时会要求写教案,所以我就认真的研究了一下下载的 教案的模式,然后写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合适的教案模板。有了这个模板,在20min的备课时间里,我心里就比较有底,知道该怎样合理的利用这二十分钟写出比较优秀的教案。

我的准考证上写的进入备考室时间是上午9点45到10点,我提前了一点过去,然后看到前面有很多人在排队。原来我们是先在外面按照报考科目进行排队,然后按照工作人员的安排4个人一组进去,先签到,然后一起去抽题,题目打印出来后被交给带队的工作人员,我们都看不到自己的题目,然后又被带上楼进入备课室,按照自己的编号入座,每个座位上都有一张白纸,这张白纸就是用来写教案的,如果需要草稿纸可以向工作人员要求。我觉得再要一张草稿纸很有必要,你可以在这张草稿纸上写上你试讲的思路什么的,因为最后你的教案跟你抽的题目都得交给面试官,自己试讲的时候手里拿点提醒自己思路的东西总是必要的。20分钟备课结束后,我们就被分到不同的房间准备面试。我被分配到的是203房间,幸运的是我前面还排着一个待考的女生,这样我准备的时间就更充分了。我就利用这段时间理了下自己试讲的思路,开始怎么讲、怎么导入、讲课的重点是什么、怎么提问、组织小组讨论、布置课外作业、小结等。轮到我的时候估计老师都有些着急了(我是最后1个,而且当时都将近中午12点了),就问了我1个规定问题(课堂上一个学生总是答非所问,引起哄堂大笑,该怎么办?),而原本应该是2个规定问题的。然后我就开始讲课,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回顾,并提问,然后引入新课,先组织小组讨论,然后总结,布置课外作业等。结束后面试官对我的试讲做了评价,然后就结束了。

下面是我总结的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教案

一、题目 :减数第二次分裂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

②难点

四、教学用具

幻灯片、xxx挂图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⑸小结

⑹课外作业

高中数学教案 篇5

二次函数

一、考纲要求

二、

一、复习回顾

1、讲解上节课所留作业中典型试题的解题方法,重新记录,加深印

象 2回答上节课所讲相关知识点,找出遗漏部分

二、课堂表现

1、课堂笔记及教师补充知识点的记录

2、重点知识点对应典型试题训练,并且通过训练归纳总结常考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归纳总结

四、复习总结高考趋势

由于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加上三次函数的导数是二次函数,因此二次函数在高中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一直是高考的热点,特别是借助二次函数模型考查考生的代数推理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另外二次函数的应用问题也是2010年高考的热点。

三、知识回顾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 一般式:

(2) 顶点式:

(3) 双根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1已知时,○宜用一般式 2已知时,○常使用顶点式 3已知时,○用双根式更方便

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二次函数fxax2bxc(a0)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的方

程为顶点坐标是()。

(1)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函数在上递减,在上递增,当x

(2)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函数在上递减,在上递增,当x

(3)二次函数fxax2bxc(a0)

当时,恒有 fx.0 , 当时,恒有 fx.0 。

(4)二次函数fxax2bxc(a0),当b24ac0时,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M1(x1,0),M2(x2,0),M1M2x1x2.ab时,函数有最值2ab时,函数有最为 2a

四、基础训练

1、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c(a0)的对称轴方程为x=2,则在f(1),f(2),f(3),f(4),f(5)中,相等的两个值为,最大值为 2函数fx2x2mx3,当x(,1]时,是减函数,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3函数fxx22axa的定义域为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4已知不等式x2bxc0 的解集为(),则bc5若函数f(x)=(x+a)(bx+2a) (常数a、b∈R) 是偶函数,且他的值域为(-∞,4],则f(x)=112

36 设二次函数y=f(x)的最大值为13,且f(3)= f(-1)=5,则7已知二次函数f(x)x24ax2a6(xR)的值域为[0,),则实数a

五、例题精讲

例1 求下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 图像顶点的坐标为(2,-1),与y轴交点坐标为(0,11);

(2) 已知函数f(x)满足f(0)=1,且f(x+1)-f(x)=2x;

(3) f (2)=0,f(-1)=0且过点(0,4)求f(x).例2 已知函数f(x)ax2(b8)xaab,当x(3,2)时,f(x)0,当

(1)求f(x)在[0,1]内的值域。x(,3)(2,)时,f(x)0。

(2)若ax2bxc0的解集为R,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例3 已知函数f(x)ax2bx(a0)满足条件f(x5)f(x3)且方程f(x)x有等根,(1)求f(x)的解析式;(2)是否存在实数m,n(mn),使f(x)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是[m,n]和[3m,3n]?如果存在,求出m,n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例4已知关于x的方程mx2+(m-3)x+1=0①若存在正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②2个正根m的取值范围③一正一负根m的取值范围④2个负根的m的取值范围

六、巩固练习

1.若关于x的不等式x2-4x≥m对任意 x∈(0,1]恒成立,则 m的取值范围为

2.不等式ax2+bx+c>0 的解集为(x1,x2)(x1 x2\n

cx2bxa0的解集为3 函数y2cos2xsinx的值域为 4 已知函数f(x)xf(x)x有唯一(a,b为常数且ab0)且f(2)1,axb

解,则yf(x)的解析式为

5.已知a,b为常数,若f(x)x24x3,f(axb)x210x24,则5ab6.函数f(x)4x2mx5在区间[2,)上是增函数,则f(1)的取值范围是

7.函数f(x)=2x2-mx+3, 当x∈[-2,+∞)时是增函数,当x∈(-∞,-2]时是减函数,

8.若二次函数f(x)ax2bxc满足f(x1)f(x2)(x1x2)则f(x1x2)9.若关于x的方程ax22x10至少有一个负根,则a的值为

10.已知关于x的二次方程x2+2mx+2m+1=0

(1)若方程有两根,其中一根在区间(-1,0)内,另一根在区间(1,

2)内,求m的范围。(2)若方程两根均在(0,1)内,求m的范围。

11.若函数f(x)=x2+(m-2)x+5的两个相异零点都大于0,则m的取值范围是

12.设f(x)=lg(ax2-2x+a)

(1)若f(x)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若f(x)的值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