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书范文网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讲课观后感10篇

发表时间:2024-07-30

这篇“讲课观后感”是申请书范文网的杰作期待您的认可。你知道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观后感吗?随着世界不断发展,好的影视作品也渐渐多了起来,此时坐下来写一篇观后感是一个好选择。 此刻,将观后感写出来就显得十分必要,你是否在为写作品名的观后感而苦恼,期待这些书籍能够为你的个人成长提供支持!

讲课观后感 篇1

据说,在一些语文老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听课要听李镇西”。我无缘听李镇西老师的课,便带着期望看他的课堂教学实录,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体验,来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读完《听李镇西老师讲课》,我有不一般的感觉,***的文字也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生的理解,对学生的脉搏,对语文教学的独到见解都是这样的。他的班级有他鲜明的个性色彩。他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如下:

“不要刻意追求什么‘高潮’、什么‘热闹’,我追求的关键,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是不是走进了课文。”“同学们只需要用自己的收尽可能贴近作者的心就行了。”

每次面对新的学生,他都这样告诉学生:“对一篇课文,怎样才算读进去了呢?我认为,第一,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所谓‘读出自己’,就是从课文当中,读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场景,读出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个情节或人物形象,甚至读出触动自己心灵的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我读出了自己——这就是所谓‘共鸣’!同学们,‘读出自己’就是欣赏。”“什么叫‘读出问题’呢?

这就是研究。没有读进去的人,是提不出任何问题的。”然后,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就是按照这个“读出自己——读出问题”的程序来进行的。

这种教学简单、朴素、真实,是李镇西语文教学的基本观点。一篇课堂实录《用感情融汇感情,让思想碰撞思想——〈冬天〉教学实录与反思》便是典范。我很欣赏这种教学方法,这也是我的目标。

***在《自序:细思碎想》中这样写道:“‘举重若轻,行云流水’,是我追求的课堂教学境界。

”所谓“举重若轻”,***认为是指“教师的内在功底以及对教材的处理艺术。‘重’,指的是教师本人的文化储备和课文固有的文化内涵;‘轻’则指的是深入浅出的教学。”他认为任何因脱离学生实际而让学生不知所云的精彩演讲、深刻分析,都不过是教师“举重若重”的自言自语。

所谓“行云流水”,***认为是指“驾驭课堂教学环节、流程、节奏等等的艺术。”教师的教的思路的学生学的思路应该融为一体,教师和学生应不知不觉地走进对方的心灵,同时也能走进课文的深处。只有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才能说是一门比较成功的语文课程。

读完他的教学实录《您的座右铭?思考一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与反思》,我对他所说的“举重若轻,行云流水”课堂教学境界的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

***是借班上课,而要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课文学生已学过。怎么上?面对这样的挑战,***显示了他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显现了教师本人的文化储备和他对课文固有的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

我真的希望有机会听李镇西老师的课,见到他。

讲课观后感 篇2

过去,我只听说李镇西老师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其他了解太少。这个寒假学校要求每位老师读一部教育名著,我选择的是《李镇西教育演讲》。一个寒假,说短不短,说长不长,我反复钻研,认真揣摩,感到受益匪浅。书中展示了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教育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融入了李老师的教育技巧,教育思想,教育情感。读李老师的文章,感悟着他的心灵,反思着自己的教育行为,让我的心灵一次次得到洗涤。其中他的班级工作,育人之道更是深深的吸引着我。

书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是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是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的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我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我们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有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有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呢?很多时候只觉得工作的哭和累,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失去了做好自己的的追求。结过是每天疲于应付工作,更谈不上超越自我,并尽可能在自己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了。

李镇西老师说:“我以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固然可爱,但在爱好学生的同时,千万别忽视了被遗忘的角落----后进生。他们更需要关心,因为不可爱的孩子,才最需要你的爱。他们就像搁浅的冰川,需要温暖,需要阳光,需要融化。”“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书育人的动力,李老师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

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能长期像李老师那样对待每一位学生难。我反思自己并定下目标:能不能较长期的关心帮助后进生?李老师把自己融入到班级中,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赢的学生的信任与敬佩。在他的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魅力,我深受启发:

1,班主任应有健康的心理品质。

李老师在班级管理中主张应做一名胸襟开阔,心灵自由的班主任。要正确对待周围的舆论并随时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做到自我解放。对待领导的评价要冷静,要力争做到不因领导的表扬而欣喜若狂,不因领导的批评而气急败坏。对待同事的议论要宽容,对于中肯的批评,应闻过则喜,不应一蹴即跳。对于别人的误解,也应心平气和的对待。对待家长的批评要要平和,以宽容的胸襟平和的接纳家长的各种意见,包括尖锐的批评或刺耳的话语。对待学生的意见要豁达,唯有在精神上真正站起来的班主任,才能有宽阔的胸襟与自由舒展心灵去带好一个班集体。

2.展开小组竞争增强班级活力。

一是分组合理,设立综合小组,一但建立,便永久不变,而且既是学习小组,也是卫生小组和体育小组,文娱小组,以便于增强凝聚力,并看到自己的发展情况。这个方法我用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中效果不错。二是竞赛全面,竞赛内容尽可能包括纪律要求和班级学校各种活动。三是规则统一,学期初有班干部开会,拟定竞赛规则。四是严格监督。便于积分,公正的产生优秀小组。

3.培养班干部的自治能力

对于班干部的培养,李老师是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培养班干部时,他不满足于让学生独立组织几次活动或主持几次班对活动,而是着眼于让学生干部通过实际工作,培养奉献精神和进取精神,增强班干部的自治能力。

讲课观后感 篇3

我拿到这本书时,随手翻了翻,看到这是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与我所教初中语文不对口,因此不打算到认真看它。我对窦桂梅老师多少有些了解,知道她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副校长,也知道她的课讲得很棒,因此,还是翻开了这本书看了起来。

看完序言,我了解到窦老师对语文教学的执著精神。她高超的课堂艺术不是一天两天获得的,而是靠艰苦的磨练,一次次从失败中走出来的。面对失败她没有弃馁,而是坚定的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最终获得了成功。她说:“有痛更有累——并且快乐着。”读到这里,我心里,有一丝震颤——缺乏毅力的我在困难面前总是退缩,我也想经历专业成长,也想在课堂教学上有新的突破,然而热情总是过不了三天就骤然降温。比如写日志吧,老是断断续续,不能够坚持下来,连续几天没有写日志了,失去往日写作的热情。

再往下看这本书,竟被她一篇篇精彩的课堂教学吸引住了。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蚊虫的叮咬,忘记了疲劳,从吃过晚饭一直看到午夜,要不是挂钟的提醒,我还不会停止下来。这两天里我利用了一些零碎的.时间来看这本书,早晨醒来看躺在床上看上几页,饭后看一会儿,晚上躺在床上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我对好书,总是有些入迷。

这本书共收录了十篇课堂实录,每篇后面还有几个点评。看这本书不能太快,需要细心地啄磨,才体会出课堂教学的精妙。

窦桂梅老师的课总是充满激情,如行云流水,像潺潺流淌的小溪,不知不觉间就流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她往往标新立异,出人意料地设计教学,又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她注重感情的抒发,又注重思考的深度,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被感动得哭了,从中也得到了智慧的启迪和对人生的思考。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传统课文,如果是别人讲,很容易受到原有的教学方式影响,然而窦老师大胆创新,将课堂按“讲亲人——诵亲人——别亲人”的流程展开,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浑然天成,不着一点刻意设计的痕迹。加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窦老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上有高招,她总能煽动学生的热情,或让学生沉思。课前的三言两语就让学生充满自信心。“你棒,他棒,人人都棒!”简单的一句话,好像被窦老师施了魔法一样,课堂时而激情澎湃,时而静如止水,思索的暗流在悄然前行。

我从窦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学到了很多,也受到了最大的启发。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是那样的呆板?怎样借鉴窦老师的课?这是我今后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拿到《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可以说是一口气就读完了。暑假里,一有空,便不断地翻着,思考着,咀嚼着,带给我深深地震撼与无限的启迪

窦桂梅老师在书中写到: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这就像过日子,如果没有客人,可能会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家政技艺”一日千里。看到这里,不由回想起自己的教学成长,我不也是在学校井然有序开展的教研活动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吗?我也是在一次次的紧张和兴奋中,逐渐克服率性而为,开始精密计算40分钟的使用效率。“整顿衣裳起敛容”,这确实很辛苦,但课堂,却在不断的“整顿”和“敛容”中变得干净漂亮。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地更新,一次次地收获,我也正是在“磨课”的过程中,在困苦与彷徨中,在希望与欣赏中,去经历,去收获,去成长,正所谓“痛并快乐着”。

桂梅老师的课堂,我看到这位勇于开拓的教师的足迹,她的每一步都是艰辛的,同时又是坚实的;每一个脚印都是清晰的,同时又浸润着心血;每一个转折都是痛苦的,又是快乐的。窦桂梅老师的语文课“小心地”呵护、培育着孩子们精神的成长,她的课堂忠于教材又超越教材,不再是“螺丝壳里做道场”,而是高屋建瓴,正所谓是“课堂小世界,世界大课堂”。

是的,正如窦老师所言:语文课堂应该充满阳光与花香,应该成为儿童“梦”的故园。如果每节课都让学生得到一颗哪怕极小的珍珠,而不是一堆沙土,那么一学期学生就会得到一串珍珠项链。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得到的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丰富,会无比地璀璨夺目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充满张力。的确,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带着困惑走进课堂,又带着思考走出课堂,在教学中需练就“点石成金”的绝活,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用心去创造孩子发展的广阔空间,用心去施展教学的智慧,在课堂上用宽严相济的爱去尊重、去理解、去激励、去引领、去期待、相信每一朵花都会嫣然绽放,相信每一片叶都会绿意盎然。

“一定要精心上好常态课!”合上扉页我轻声而坚定地对自己说,“这是我最好的炼炉。”——我会在广泛的阅读中丰富自己;我会在精心的“设计”中避开许多弯路;我会在用心地课后反思中学着“站立”。合上书本,我还久久沉浸在书中的每一堂课中,我好像看到了窦桂梅老师正站在讲台前,用激情,用智慧,用学识在浇灌着每一棵幼苗,几年前的课堂风采依旧,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她的课堂,是“玫瑰课堂”,弥漫着花香花色,能够给予学生语文课上的赏心悦目,每个人会不知不觉被吸引,心灵在激情中而放飞,而感动,。她的课堂,值得我们去欣赏,她的书,值得我们去读一读,她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仔细揣摩、体会。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评价窦老师的课堂“用文字无法完全传递的,只有你自己亲身起体验去感受”,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也是如此,要靠你自己去研读,去品位,去领略,去发现,去学习。

“教育的理想,在坚持中追寻”、“教育的理想,在思考中前行”。窦桂梅老师绽放在公开课的舞台上,我也将追随窦桂梅老师的足迹,用心于常态课,成长于常态课,精彩于常态课,绽放于公开课。

讲课观后感 篇4

艾莫老师课程观后感

最近看完艾莫老师关于做好员工努力工作的碟片,我感受良多,受益良多,现从感恩、目标和坚持三个方面谈谈感想。

感恩。阿莫尔先生说,一个人只有感恩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才能积极地帮助他人,回报他人。从阿莫先生的经历来看,他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向成功,其中很多都与他对感恩的理解有关,从对父母得感恩,到捐赠内蒙古学生回馈社会,使他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顶峰。

艾莫老师在讲课过程中,经常讲到自己的经历,提到自己的父母,每每提到自己父母时,他都是那么的深情,满怀感恩和感激之心,让人热泪盈眶,我想,他正是有了这种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才会有了动力,为回报自己的父母而不懈的努力拼搏,默默坚持,走向成功。由此可见,一个人怀着感恩之心回报他人,他也会得到回报。

目标。艾莫老师说一个人赢不是赢在终点,而是赢在起点。咋一听很不解,以前常听人说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通过老师的讲解,终于明白,这两者并不矛盾,一个人只有在开始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做好了人生的规划,并为具备相应的能力去做充分的准备,才能够水到渠成,也正是那句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在起点制定好目标规划,也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

坚持。阿莫尔先生说,所有成功的人都能在成功之前忍受孤独和寂寞,坚持挫折,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继续前进,成功时要谦虚和冷静。我对这句话印象尤深。

一个人制定了目标,在朝着目标前行的过程中,总会遭遇挫折与失败,但只有具备坚韧的毅力,坚持下去,去客服一个个的困难,不断超越自己,才能继续前行,在取得成功时,只有冷静的认识自己,坚持目标,才不会迷失,才能够稳步向前,获得更大的成功。

市场部:胡燕飞

讲课观后感 篇5

听课随笔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走进三亚——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大型教学观摩活动于4月13、14日在三亚如期举行。我有幸成为一名旁观者,聆听四位专家老师的课堂教学和讲座。

名师的课堂精彩纷呈,在所有观摩者的眼前现场搭建了一个大的“教育以人为本”理论框架,即教育者处于教师的位置,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学***要,从而最有效地施教,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们展现出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即便提出和践行的课堂理念不尽相同,教学研究的专题各有侧重,但都高度统一地遵循着学生主体原则,非常关注从学生“学”的方面**有效教学的模式。

王红梅老师的一堂课《生命桥》让我记忆犹新。王老师利用课前时间短的特点,与学生进行了交流,迅速成立了学习小组,让学生知道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学法引导颇见成效。

如课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不是老师苦口婆心地告知,而是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相继引出,继续**、得出结论的。众所周知自主学***效完全大于被动学习,这种完全”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模式正是我要努力探索的。王老师致力于“全脑语文”的研究,践行着“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的理念,展示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

王老师注重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陈延军老师则牢固地立足于新课程标准精神,脚踏实地地实实基本能力培养,教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我同样受益无穷。

作为名师,陈老师很平实,也很谦虚。在简单的语言下,我们听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教学思想。他执教的《理想的风筝》很贴近我的教学实际,并给我带来很大的启发。

他首先从整体出发,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明确课文写了两件事:上课和放风筝,并围绕这两件事寻找更具体的例子。整个课堂教学中都体现出“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文字”的思想。通过陈老师深入浅出的引导,课文主人公热爱生活、身残志坚的品格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一堂课中,学生听说读写技能都兼顾到了,得到了扎扎实实的语文能力的训练,这一点值得我学习。

陈老师讲座中一直强调着教师要有“语文思想”,教学中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交流工具,承载着人类的文化遗产。因此,在上课的时候,应该扎扎实实地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孩子们逐渐发现语言文字的精妙特点,并且学以致用。

听完名师讲课,我感受到了“苏派”教学和“京派”教学的风格迥异,而作为一个学***应该学会兼容各家之长。因为它们都是在同一理论框架下构建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它们就像两朵在素质教育沃土上自由绽放的莲花。

讲课观后感 篇6

周一听了北大教授张征老师的报道,后来又重新学习几遍,很受启发,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重大责任,更深的理解了“讲课是件天大的事 ”这句话的含义,从文章中也学到了很多方法。同时,我感到很惭愧。作为一名教师,我所做的远远不够。下面就针对本报道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一.“共同思维”和“二度消化”,让学生转起来

张教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共同思维”和“二度消化”,让学生转起来。她的这种理念和方法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深深的思考,回想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心中充满愧疚和伤感,也是我本学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和寻找的答案。作为一名教师,从多年的教学中,一直追求一种成就感、一种工作感。

每节课,当我们踏下讲台走出教室时,总会感受到不同的感受:悲伤、失落和喜悦。伤感失落的时候肯定是自己的课效果不好,从学生的表现和眼神中也能体会到;喜悦的时候是老师和学生都能够在快乐的课堂中找到一种成就感,共同享受课堂,享受工作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愉快。

当教学效果不好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学生的原因是: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等等。读了张征老师的报道后,让我茅塞顿开:

是啊,我是在用心的讲课,但是我讲到了学生的心里了吗?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要多问自己,做到了什么程度,心用到了什么程度。

“共同思维”和“二度消化”,让学生转起来,要做到这点,给老师自身也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要求老师不仅在备课上下功夫,也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在我所教的三个班级中,我感觉效果比较好的是11室内设计2班,很多时候,在课堂上引导着他们,慢慢的解决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让学生找到听课的成就感,对所学知识能够理解并掌握,在课上能找到和学生的共同思维的感觉。总结原因,我发现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比较多,对他们的肯定和表扬也比较多,了解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日志,分享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想法。

比较另两个班,这些做的比较少一些,尤其是会电3班和金融班的合班课,看到很多同学在课上的不良表现后,对学生的批评比较多,并没有更多的走下去,走入学生中间,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情况和思想,在课堂上也并没有真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看完报告后,我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并试图将这一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实践中。

二.一道工序也不能少,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张先生在报告中指出,培养学生的重点不仅是掌握知识,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通过设计作业、辅导和评估来完成的。

“教学是个良心活,要省力非常好省,你可以少花时间备课,堂堂照本宣科,你可以不留或少留作业,作业可以不批,考试时可以出很简单的题,但要想把课教好、把学生带好,就要用心去留作业、判作业、讲评作业。总之一道工序都不能省。”从这句话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张老师对教学的敬业精神,把每一个过程都做的那么精细,很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经常给学生留作业,批改作业,判完后发给学生,然后心中一直在感慨学生作业错误百出,但是却忽视了一点,怎样想办法指导学生修改作业,让他们真正的明白、学会,今后不再出现这种错误百出的情况。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让作业流于一种形式,要真正的达到它的目的,真正的让学生从作业中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学、做、修改、再修改、巩固和消化”等过程让学生掌握,让其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具备各方面的能力。

在备课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只照搬别人现成的材料和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合自己学生的内容和材料,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教学。此外,我们应该听其他老师的课,向同事学习,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总之,一道工序也不少,让我很受启发。

三.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和解惑”,更重要的是从思想上教育学生,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也一直在尝试着这样做,用身边的事情来教育学生,通过对一些事件的理解和看法来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分享一些自己的经历和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让他们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一切。但是,在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能力很有限,由于知识和能力的限制,感觉自己做的还很不透彻,所讲的一些道理并没有真正深入学生的心里,从中也感受到了自己知识面的狭窄。

今后,我们要努力拓展各方面的知识,多读书,开阔视野,增加生活阅历。

张征教授的报告给我上了一课,触动了我的心灵,帮助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今后还有很多事情要落实和落实。我要脚踏实地,享受工作带来的充实和幸福!

讲课观后感 篇7

寒假,终于有时间静下心看点书。从学校图书室借来《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封面上一个中年女子,端庄的衣着,灿烂的笑容,披肩的中发,哦,一个自信、热情的好老师形象。是谁呀?我纳闷,在小县城教书的我,天天就围着教本打转转,极少充电,很有一种“躲进小楼成一统”“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的味道,听说过“窦桂梅老师”这个名字,知道是一个非常有名的语文老师,仅此而已,所以,当我在阅读中得知封面即是窦老师时,既为自己的少见识感到难为情,也为窦老师这么年轻感到高兴。

看完这本书,觉得窦老师课堂的高超技艺一下子是学不会的。不过,她课堂导入的不露痕迹,课堂的激情四溢,广博的知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窦老师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学生就像散落于磁石周围的铁屑儿,感情和意志顺从于窦老师,依顺于她的一颦一笑,一语一字、一动一静、一展一曲。她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带着孩子们幸福地沉浸在语文园地里。.

以前,我上公开课就是为了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任务。而窦老师对空开课的态度令我豁然开朗: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紧张的准备,更有展示的兴奋,这就像过日子,如果没有客人,可能会终年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我的“家政技艺”一日千里。“整顿衣裳起剑容”确实辛苦,但课堂,却在这不断地“整顿”和“剑容”中变得干净漂亮。说得多好呀,态度决定一切,什么态度预示什么样的效果。以后,当我再有教研课的任务,我会记得窦老师关于公开课的态度,欢欢喜喜、认认真真去做,必会有更多的收获。

这个寒假真充实,因为我在走近窦桂梅老师。(作文5000网 ZW5000.CoM)

`

讲课观后感 篇8

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于12月6日19:00——21:00观看了由特邀家庭教育专家王琨老师深情主讲的《如何让孩子从优秀到卓越》为主题的线上家庭教育直播讲座。虽然只的短短的两个小时,但对于一名小学生的家长来说还是受益匪浅的。

王琨老师分别从孩子的卓越来自于父母榜样的力量、爱的力量、唤醒的力量、发现的力量和相信的力量五个方面,结合一个个真实的身边案例及个人经历诠释了五大力量对于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重要性。

通过此次学习,深知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幌子强加于她们的“爱”,不叫爱,只有孩子能够真切感受到的爱那才是真正的爱,深刻感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影响力。更要培养好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让孩子懂得恩与威并施。在家庭中父母给予生命、给予陪伴,要让她学会做人;在学校中老师给予知识、同学给予帮助,要让她学会感恩、成长;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才能有所成就,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以上是网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2022如何让孩子从优秀到卓越讲课直播观后感精选4篇,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讲课观后感 篇9

最近,我读了一篇郑伯琛的散文——《荷叶咏》,感受万千。

文章开始用很多古人赞美荷花的诗句,而后,却笔锋一转,提出了大胆的设想:如果这些美丽的荷花没有了荷叶会怎样呢?接着,作者就开始讨论这一问题,最后,总结了一些观点得出一结论:荷花离不开荷叶。从医学角度说,没有荷叶,荷花就会枯萎。而假设荷花可以存活,没有了荷叶的衬托,只剩下光秃秃的一枝花,也不会美丽的。因此荷叶是十分重要的。

我觉得,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像荷叶一样的人。例如那辛勤劳动的清洁工人。如果你来到一个城市中,发觉这里的马路不但笔直宽阔,而且十分干净,周围绿树红花,空气清新,也许你会感叹到:这真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但此时此刻你不能忘记辛苦清扫公路的清洁工人呀!没有他们,或许这个城市会到处布满垃圾,臭气熏天。真正值得赞扬的应该是那些可敬的清洁工啊!

还有那为学生日夜操劳的老师,他们为培育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呕心沥血。所以,当你正崇敬着某个伟大的名人,你也许应该去了解这些伟人的启蒙老师啊。

如今,奥运会刚过,那些得了金牌的运动员都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红人,很多人崇拜他们,什么郭晶晶、张依林、田亮……成了大家心中的偶像。可有谁关注过他们的教练员呢,是那些教练辛苦地训练运动员,指导运动员,才使他们有所成就。

我们应该尊敬、关注生活中的“荷叶”!

自评:文章比较具体,但应该抓主一个事例详细描写。

讲课观后感 篇10

在哈尔滨培训期间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所着的《李镇西校长和他的同事们》一书。书中的内容犹如阵阵清风吹进我的心里,让人感动,荡涤心灵。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和他的同事们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它集中展示了武侯中学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

他们从自己身边的故事讲起,朴实形象的语言中透露着诗意,包含着深情。读着书,我时常会被李老师的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不禁为之赞叹,折服。书中的许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本书为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点燃了一盏明灯,也为大家能走出“教育误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树立了信心。

翻开序言,里面有令我感悟最深的一段话,忍不住摘抄下来留作自勉:“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原来所谓“最好的教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近。“做最好的教师”是我永远的追求,直到我教育生涯的终点。看到这里我算明白了,李老师笔下“最好的教师”就是一个不断地自我反思,不断地督促自己进步的教师。

看着书反思现在的自己,我算是“最好的教师”吗?当然不是,我想,这个“最好的教师”应该是我的一个目标,一个不断催促自己进步的目标。为了进步,我学着反思自己,并尽可能地记下每一次的反思。这样做,除了为了完成任务,更主要的是想给自己留下点什么,一个反思,算是一个脚印吧,一篇篇的反思,记录下我生活、教学的每一个心路历程。“做最好的教师”,在读完了《李镇西校长和他的同事们》序后,我记住了这句话。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校长对教育工作无比赤诚,对学生无比热爱的一颗教育者的心。而这种爱心成就了他的辉煌。爱孩子,才能理解孩子;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注成长的每一个细节;爱孩子,才能成为孩子的亲密朋友;爱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做最好的教师要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每个班中都会有同学上课总是不太专心的,只要稍微表现得较好时,我们教师立即表扬他,还请他当小老师,得到教师一次又一次的信任,都会逐渐改变孩子的。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心灵的召唤。在今后的人生中,无论做什么事情,让我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献出自己最大的爱心,做最好的老师,做孩子最喜欢的老师,让自己无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