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书范文网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初中语文教案详细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4-10-09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语文教案详细教学设计 篇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的人才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语文教学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只有构建开放创新的语文教学环境,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构建开放创新的语文教学环境。

“开放”是语文综合性学习魅力之所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必须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观,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沟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教学渠道,形成立体式、交互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综合多种教育方式,借助课外阅读、社会调查、观察体验、专题交流会等形式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中可开展多彩的活动,如对对联、开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自编课本剧表演、办手抄报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这样就将课堂教学跟实践活动结合了起来,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引入活动课程理念,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

活动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突出特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的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为了真正使语文课堂“活动”起来,我们广大的教师应敢于打破“唯语倾向”,树立“大语文”观念,不仅指导学生抓好文本,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知识面,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活动课程是以亲身实践为主的体验性学习,学生在实践中要注意学习和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强调理论与实际、知识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之间的联系。活动的主要目的并非追求统一完美的答案,而在于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参与社会、勇于实践的情感态度。

三、自主设计活动,体现学生地位的主体性。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参与从活动设计到评价的全过程,既是学习者也是活动的组织者。首先要自己确定活动专题,制订活动计划,利用课余时间按制定好的计划具体实施。主要采用查阅资料、观察、考察、访谈、讨论或社会调查的形式,获得感性认识和体验;然后分析整理资料,形成最后成果,用自己独特的形式进行展示,最后参与活动的评价。从学生的这些活动看,学生的主要角色是活动实践者、活动体验者、成果展示者和评价者。这样的角色定位就要求我们把学生作为活动主角,把学生看成是处在不断发展中的学习者。在“实践”中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充分发挥了学生自身的探索和创造精神。

四、对话——生成: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

教师在活动中担任倾听者的角色,慎于发言,适度参与。活动课的目标则在于使学生获得主体意识、行为能力、情感态度的综合发展。因此,活动课程不以单一的学科知识为中心,而是以学生的心理水平、学习兴趣、社会生活以及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为基础设计学习内容;强调学科间的联系、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要与课本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老师对话。教师要留给学生时间,创设对话环境,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允许学生质疑。“生成”是一种价值追求,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情感取向,在质疑的过程中就会主动生成知识。

五、突破单一评价模式,建立多元和谐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学科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其评价目标和内容主要是学科知识点,评价的标准是统一的,主要方式是教师实施的书面考试或测验,其性质是静态和终结性的。与之相比,在活动课中,学生既是评价的客体,也是评价的主体。活动课的评价应体现多元性和和谐性。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看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态度。评价采用以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多元性方式进行。通过这样多元性的评价机制,使我们的评价机制更完善,对学生激励性更大,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评价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对学生的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个性与情趣等方面的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以开放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主,评价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分出成果的高低,而在于通过评价,引导学生重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和目标的达成,重视方法的掌握,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初中语文教案详细教学设计 篇2

教材解读:《白鹅》是著名漫画家,作家丰子恺先生描写动物的一片佳作。作者描绘了一只白鹅,从刚抱回家开始,就给人留下了性格高傲的印象,继而又通过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细致刻画了这一特征。文章语言幽默、诙谐,极富情趣,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设计理念:努力做到“求真、求实、倡简”,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融合,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体会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并重视语文实践应用,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充分发挥“导”与“学”的功能,让学生在师生共建的自主、互动的情景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学习抓住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时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直奔重点

1、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大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白鹅的特点,真的不错。其实,文中有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白鹅是一个怎样的动物,你知道诗哪句话吗?

3、学生交流。引出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指名读,齐读。(板书:高傲)

4、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白鹅的高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 “白鹅的高傲,要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2)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情大家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

(3)小结:这是个过渡句,不经承接了上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还引出了下文“鹅的叫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表达自然,条理清楚。

二、自主阅读,感受高傲

课文就是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请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在你感受深的词句上画记号。

三、互动交流,品读高傲。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随机调整教学流程,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重点语句。

1、品读叫声的高傲,

(1)指名读句子,谈理解。(板书:严肃郑重,厉声呵斥)

(2)交流想想,如果鹅也会说话,你们猜猜他会说什么?

(3)练习朗读句子,读出鹅叫声的高傲。

(4)小结:正因为鹅的勇敢尽职,它的高傲才显得可敬,怪不得作者说:“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齐读)

2、品读步态的高傲

(1)指名读句子,交流:白鹅走路有什么特点?

(板书:傲慢从容,大模大样)

(2)你认为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白鹅走路的特点的?

(3)指导朗读

①见过净角出场没有,净角就是京剧里的花脸(教师表演净角走路)

②想象鹅就在你的眼前踏着这样的步,读出它的高傲(指名读,评价)

(4)小结:你们看,这鹅连走路的样子都那么高傲,难怪丰老先生要感慨它是(齐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3、品读吃相的高傲

(1)作者说:“鹅吃饭,常常使我发笑。”鹅的吃相怎么会高傲得使人发笑呢?请大家默读5—7自然段,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画出来,想想为什么喜欢,然后再续读。

(2)说说你喜欢哪些描写?为什么?

四、体会情感,总结写法

1、学了这篇课文,你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作者这么喜欢这只白鹅,为什么还要说它鹅老爷,架子十足,高傲,厉声呵斥,傲慢从容,三眼一板?,

3、小结:作者用这些似乎有贬义的词语写白鹅的个性,更让我们感觉到作者对鹅的喜爱,这种运用反语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4、文中除了用这种写法来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外,还用了什么方法呢?

(引导学习发现拟人,对比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又很多有趣,生动的语段,同学们可以积累在你的摘抄本上,可以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同时,也可以观察椅子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采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篇观察日记。等学完这组课文之后,我们要比一比,看谁写的小动物能灵活灵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板书设计:

姿态:伸长颈子,左顾右盼

步态:从容傲然

白鹅——高傲可爱

叫声:厉声呵斥

吃相:三板一眼

初中语文教案详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课本第82-83内容及练习二十相应练习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并掌握了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采用由旧引新的方式,提出学习课题,即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例4引导学生讨论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算出边长1分米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至于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则由学生自己依次类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由此引出课题。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常用长度间的进率与相应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规律,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教学目标]

1、知道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单位间简单的换算和改写。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建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对于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理解与运用。

[教具准备]

课件,1平方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抢答比赛1: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1米=()厘米

师:同学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米、分米、厘米;进率是10)

师: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用抢答比赛的游戏方式复习已学知识,不但可以为本课新授内容做好铺垫,而且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感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师: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探究新知

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师出示1个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

①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横排摆10个,竖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

②直接用尺子去量,边长是10厘米,所以面积为10×10=100(平方厘米);

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所以面积为10×10=100(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己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同时又避免了学生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死记硬背。]

(2)师小结:根据刚才我们的推论,想一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练一练:

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9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设计意图:学习完新知后,立即通过几个基本性的练习,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

2.探究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出示:1平方米=()平方分米。

生可能会回答:

①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为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所以推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也是100;

②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所以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

(2)出示课件图形验证上述结果。

练一练:

8平方米=()平方分米

500平方分米=()平方米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学习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基础,此处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推导经验,自己自学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3.师小结。

(1)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这三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你们发现了什么?

(2)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进率。

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三、智慧岛

1、口答

2、做一做。课本83页。

3、实际应用

学校操场跑道长100米、宽2米,这段跑道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小结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你知道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练习二十第1题

六、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教学建议:在数学概念学习中,机械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更不理解与有关概念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所学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了解与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建议要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往往是认识的起点,学习的开端。用好直观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对于掌握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为了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单纯的接受学习,而且是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倾向,有必要选择。

初中语文教案详细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内容:

信息窗一新授课第二课时总第15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初步能力。

2、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1度的角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以及用量角器画指定刻度的角。

三、教学重点:

用量角器量角。

四、教学难点:

用量角器量角。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红色木条做的角

六、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角的画法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出示自学指导:

1、怎样画角?

2、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四)让学生自学:

七、汇报:

1、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并且还给角分了类,你能说说角分哪几类?他们有什么特点吗?出示两个差不多的角,这两个角那个大?引起学生的质疑,我们光用眼看,还不行,我们要用仪器量一量。自己画一个角用量角器量出它的度数。

2、介绍量角器和量角器的使用方法。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1)中心与顶点重合

(2)其中的.一条边与0刻度线重合)

(3)看另一条边所对的度数

3、请你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直角是多少度呢?请大家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然后告诉老师,你量出直角是多少度。

直角是多少度?(板书:直角是90)

4、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平角,再量一量自己画的平角是多少度。

5、你能想出一个平角的度数等于几个直角的度数吗?

6、请同学们每人拿出准备的一张纸,先对着折一下,再对着折一下,使刚才折出的边重合。(老师同时示范)

7、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

第一步: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第二步:在量角器上刻度线的地方找到40度出点一个(点);

第三步: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射线。(重点强调关键是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然后使零刻度线和角的第一条边重合,0°在哪一个圈上,就在那个圈上找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八、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初中语文教案详细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并积累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等词语。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能力目标:

1、 理清故事情节 ,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说精美传神的语言。

情感与价值观: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坚定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设想

1、抓住小康的心理活动组织教学,要学生从自己的视角理解小康的心理,这样更切合学生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例如当时假如是你会怎样想?怎样做等。

2、要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鸭群的活动、芦荡的描写、风雨的描写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教学的 一个重点。不仅要理解,最好安排一些片段训练,使学生也能有意识的运用这些写法。

3、课外引导学生阅读《孤独之旅》全文。

三、教材分析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涵深刻意味。文中杜小康的人物形象, 是在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学习这篇课文,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励学生对比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体验成长的感受。

2、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难点:

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

1、诵读法:小说的语言平白、朴实,没有过多修饰,符合主人公单纯、简单的生活。文中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入作品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2、点拨法:教学中通 过设置疑点,引导学生质疑思索,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对文题孤独含义的深层领悟。

六、教学过程

(一)、以“昨天的杜小康”话题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进入一个60年代初的男孩的世界。这个男孩,他曾经可是一个人物。他的年龄和大家差不多,是个班长,而且还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除此之外,他家还是当地最有钱的人家,当别的同学穿着单衣哆嗦着进入冬天时,他却拥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衣服;别的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时,他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当别人几乎还没有见过自行车是啥样子的时候,他已经骑上了专属于他自己的自行车。这个男孩,大家知道他是谁吗?(杜小康) 师:是的,他就是小康,是昨天油麻地少年中那个呼风唤雨的杜小康。不过,今天我们要去认识的杜小康好像不是这样的了。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杜小康,去走一趟孤独之旅。

(二)、跟着杜小康走孤独之旅

(一) 无奈。

(屏显。)

人离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二是出于无奈。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

——曹文轩《前方》

师:杜小康就要离家了,请同学们关注课文第1段,看看他离家的原因是曹文轩讲的哪一点?并说说你是从哪个词读出来的。他为什么会感觉无奈呢?

齐读第1段,感受杜小康此刻的无奈之情。

(屏显,请一生读。)关于父亲的放鸭计划,《草房子》里是这样介绍的。

夏天,杜小康跟着父亲,赶着那群已经一斤多的500只鸭子离开油麻地一带的水面。船是被加工过的,有船篷,有一只烧饭的泥炉。船上有被子、粮食和一些生活必需品。他们要将鸭子一路放到三百里外的大芦荡去。因为,那边 鱼虾多,活食多。鸭子在那里生活,会提前一个月下蛋,并且会使劲下蛋,甚至会大量地下双黄蛋。那时,就在芦荡围一个鸭栏,鸭蛋就在当地卖掉,到明年春天,再将鸭一路放回油麻地。

师:这就是杜小康父亲为挽救家道而设计的宏伟蓝图,于是,年少的杜小康在被命运抛出原来的生活轨道的时候,即使一 万个不愿意,最后,也只能是带着对“明年春天”的等待,带着对这个蓝幽幽的大“鸭蛋”的期盼,无奈地“离家”去放鸭了。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杜小康,一起踏上这趟“放鸭之旅”。

(二)恐慌。

(屏显。)

“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而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曹文轩《前方》

师:杜小康就这样跟着父亲赶着鸭群向“前方”流浪。下面,请大家关注课文第二部分,也就是第2到27段,看看在离家去芦荡的路上和到达芦荡的头两天,杜小康有怎样的心理感受?请大家一起找出直接表明他的心理状态的词语。

生(七嘴八舌):恐惧、害怕、胆怯、恐慌……

(师选择“恐慌”板书。)

师:这就奇怪了,杜小康是和父亲一起外出去放鸭的,而且那里的风景好像也不错哦,这又有什么好恐慌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思考片刻,然后全 班交流。 师:是的,这个时候,他害怕了。还有什么原因让他真正害怕呢?再想想看,为什么是真正害怕?难道先前的害怕都是假的吗?

一起来读一下第21段 ,感受一下杜小康的那份恐慌之情。

(生配乐齐读。)

(三)孤独、惊喜。

(屏显。)

“前方充满艰辛,充满危险……”

——曹文轩《前方》

师: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如果说之前困扰杜小康的主要是恐慌的话,那么后来,他的前方出现了更大的艰辛和危险,那是什么? 师:是的,孤独。下面我们请一个同学来朗读第28到31段,其他同学思考,你能从哪些字词句中读出杜小康的孤独来?

(一生朗读。 ) 师:那你说说看,你为什么从中感到了孤独?

一方面是情感世界的孤独,一方面是自然环境给他造成的孤独。

师:是吗?你能跟我们说得再具体些吗?

齐读第33段。

(生齐读第33段。)

(小结):现在,杜小康因为接受了孤独,他慢慢地学着去适应“浮云、芦荡、炊烟”这些极具有孤独感的景色了,这些在他的眼里变得不再那么可怕了,因此,恐慌也少了。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场更大的磨难,那是什么?接下来,请你研读文章暴风雨来临后的段落,结合预习,说说在这部分文字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小康?

(小结):暴风雨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壮大了发展了的杜小康,他勇敢,坚强,冷静,有责任心,他面对孤独已不再逃离,他勇敢地直面,并且后来甚至似乎开始享受孤独了。于是,他所有的感官都复苏了。接下来,让我们齐读第44到48段,美美地感受一下暴风雨后的那个晚上,感受一下杜小康感官复苏后的那份美。

(生配乐齐读。)

师:杜小康长大了,那么,我们说,这仅仅只是一趟放鸭之旅或者孤独之旅吗?

师:还是什么之旅?

成长之旅。而暴风雨就成了展示杜小康成长的舞台。

(师播放杜小康用双手捧起温热的鸭蛋时的影片片段。)

师:当杜小康用双手捧起那温热的鸭蛋的时候,他不再是杜小康了,更不再是杜放鸭或者杜孤独了,他成了杜收获了。而回望成长背后那串深深浅浅的脚印,杜小康最应该感谢 的是什么?(孤独)。

(小结):是的,孤独啊,或者说是那个以孤独为底色,由天空、芦荡、大水、狂风、暴雨、小船、鸭子、生病、寒冷、饥饿、忧伤、恐慌等所构成的荒无人烟的世界。曹文轩他是这样评价孤独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句话。

(屏显。生读。)

“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

——曹文轩《感动》

师:现在,我们知道这篇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取名为“孤独之旅”,而不是“放鸭之旅”、“成长之旅”,更不是“无奈之旅”、“恐慌之旅”,或者“惊喜之旅”了吗?是的,孤独是文章的主旋律,也是杜小康这趟放鸭之旅的生活底色,是他成长的主要原因。接下来,让我们齐读文章最后两段,在深情的朗读中结束这趟孤独之旅。

(生齐读。)

三、以“明天的杜小康”话题结束

孤独之旅 走完了,而我们的小康他还得接着不同的路向前流浪,明天,他还有无数个未知的前方在等着他。后来啊,他的前方出现了很多比孤独更可怕的敌人,他的鸭子都没了,鸭蛋也泡汤了,父亲又病重了。但我们的杜小康却变得越来越坦然,越来越坚强了。当他穿着破烂的衣服重新出现在油麻地时,他面容清瘦,但一双眼睛却出奇地亮,并透出一种油麻地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有的早熟。几个月后,他甚至不带一丝卑微地在自己曾经就读的“油麻地小学”门口摆起了地摊。同学们,我们不要忘了,杜小康曾经可是油麻地最具有优越感的孩子啊。因此,把这些变化看在眼里的油麻地小 学校长桑乔最后说了这么一句话:“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了!”

板书:(略)

七、教学反思

《孤独之旅》是一个小小少年成长的故事。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源自家境的“一落千丈”后,他跟随父亲到遥远的芦荡放鸭时所承受的即使成年人也难以承受的孤独。因此在教学本课文时,我依据课文的内容,设计了通过反复诵读和小组合作交流来学习课文。按整体感知-—明确故事情节的内在联系—明确主题,进而培养奋进、勇敢的精神情。

上课时,我让学生独立思考,以获取极为珍贵的对文本的第一感受和体验。能够理清故事的情节,并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感悟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我认为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进师生的对话,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相一致。因此我以为任何问题提出之前都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由阅读文本。也就是让学生带着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的体验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充分自由地去接近作者的心灵,触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但在上课时,因安排的内容过多,一节课的'时间教完太仓促了。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还是显得太少,甚至有些学生想回答都没有给予机会。做老师的,还是不能放开手脚让学生尽情挥洒,对于本文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很多值得一一欣赏,但为了教学程序的有条不紊和教学主题的鲜明突出,我放弃了这些精彩描写。

总之,这一堂课学生把握了故事情节,理解了人物形象,感悟了小说的主题。但对环境的描写的作用理解得不够深刻。相信下一次我将会教得更好。

初中语文教案详细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内容,明白大雁的生活习性;

2、熟悉文章写法上的特点;

3、体会文章饱含情感的语句;

4、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熟悉大雁的相关习性;

2、体会文章饱含情感的语句。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写法上融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于一体的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创意:以题目为突破口,用加标点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文章,理解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介绍自己课前查找的有关大雁的知识,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提要:

如:鸟纲,鸭科、候鸟、 益鸟、游禽(类属)

善飞、尊老爱幼、有智慧(性情)

对作者可以简单介绍,略。

2、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预习中发现的生字生词。两名同学,其他学生在书上标出来。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大雁的相关语句,思考文章都介绍了与大雁相关的'哪些知识。

比如:大雁是报春的使者;大雁在3月份和11月份对待自己喜欢的水塘和沼泽态度不同;孤雁是失去亲人的,叫声充满忧伤;大雁为了联合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等。

2、这里有三个标点符号:“,。!”读完课文,你倾向于在文章题目后面加哪一种?

讨论明确:大雁归来。是一个简单的陈述句,只是表述了一个客观事实--大雁飞回来了。

大雁归来?是一个疑问句,表示了对大雁归来的疑惑,吃惊,--大雁难道飞回来了吗?

大雁归来!是一个感叹句,表示了对大雁归来的期盼、激动和兴奋--大雁可算飞回来了,太好了。

三、深度品读

这是一篇写法上融知识型、形象性、抒情性为一体的文章,试以文中具体语句或段落来说明。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明确:

知识型主要体现在文中对大雁有关生活习性的描述和介绍(段落略)

形象性主要体现在文中对大雁的相关的描述上,语言很形象(语句略)

抒情性主要体现在文中多出流露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语句略)

四、疑难探究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语句来进行集体讨论。(过程略)

五、拓展延伸

大雁为了联合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与人类的表现有什么不同?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六、作业

查找陈百强的《孤雁》一首歌的歌词,进行简单赏析。

初中语文教案详细教学设计 篇7

为深入学习借鉴“尝试教育”理论,进一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先进教育思想引领学生全面成长”的教育目标。按照市教育局有关要求,从本学期开始,我校将学习引进“尝试教学法”等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习借鉴,实验探索,构建适合梁树学生发展的特色课堂教学模式。经学校班子研究决定,制定《梁树中学“尝试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进方案》,具体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念为统领,以“尝试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前提,以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互助合作探究”良好学习习惯为目标,深入挖掘我校课改经验和优势学科,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引领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二、推进目标

深入学习“尝试教育”理论,借鉴先进课堂教学模式,带动广大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参观听课、强化备课、课例研究、带题教研、带题授课、重点实验、示范引领、构建模式等形式,初步构建具有梁树特色的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

三、推进措施

1、学习感悟阶段(1月—3月):通过讲座、印发学习资料、上示范课、自主学习和测试、专家引领培训、到兄弟学校听课、教研组和备课组集体研讨、确定带题教研课题等形式,激发教师转变思想观念,自觉接受“尝试教学”模式,主动实验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实验探索阶段(4月—5月中旬):以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确定首批实验教师,召开动员大会;启动尝试教学课例研究;探索开发“尝试教学”导学案;启动教师带题授课计划;组建课改指导小组,深入课堂指导实验教师研究课和课例,进一步规范导学案制定;有重点地在初一、初二学年和部分学科、部分教师中开展重点实验研究。

3、展示交流阶段(5月中旬—6月中末):经过前期至少两次课例实验和研讨,在学校领导、专家和教研组研讨基础上,确定重点学科和教师面向全校展示,组织全校教师观摩研讨,形成初级模式。

4、强化学习阶段(7月中旬—8月末):利用暑假和开学前后时间,组织教师专题学习“尝试教学”和其它教育教学理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专家前来指导讲学,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同时,假前为教师安排好学习内容和思考提纲,引导教师利用假期自主学习,开学后组织理论测试和读书交流。

5、建模打样阶段(9月—10月末):组织实验教师和有关专家,研究制定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模式框架,在全校教师中开展论证和征求意见;各学科教研组根据学校总的模式框架,构建符合各自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两周时间,组织实验教师上示范课和样板课,为全校教师打样示范。

6、全员推进阶段(11月—12月中旬):根据学校总的模式框架和各学科特色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全员性教学研评活动,采取人人过关的形式,每人上一节课改课,教研组和指导小组评价、指导,符合课程模式标准的教师视为合格,通过考核评价。凡不符合课程模式标准的,视为不合格,要在教研组和指导小组的帮助下尽快修正问题,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试讲,直至合格。同时,对教师日常课堂教学进行跟踪问效,确保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按照新模式授课,避免反弹。

7、总结评估阶段(12月中旬—1月):对一年来学校课程改革情况做系统评估和总结,一是邀请市教育局领导、市教育学院专家、兄弟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我校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评估,指出问题,提出修正意见;二是对教研组织“带题教研”课题和教师“带题授课”进行总结展示,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表彰和展示;三是开展优秀课改实验教师、课改新秀等评比活动,大张旗鼓地表彰在本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涌现出的先进教师。

四、保障措施

1、成立梁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进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兼)副主任

2、确定实验教师。按照上述推进计划,各教研组织要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确定实验教师,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科至少三人(要求每学年至少有一人),其它学科至少一人。学校将在学习、参观、考察、听课等方面为实验教师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实验教师要认真钻研、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大胆实验,力争以最短时间、最高效课堂模式为全校教师树立榜样。对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不断进取、成效显著的教师,学校将予以重奖,并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3、成立课改推进指导办公室。在时机成熟时,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专门指导推进机构,负责对下一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全校性推进,全员性督导评价、集体备课、教研和导学案编制、尝试练习题库和相关档案管理等。同时,还要组织好相关教学研究和展示交流、研讨等活动。

五、推进原则

1、全员探索与重点实验相结合原则

要全面动员和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积极性,鼓励教师主动学习和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广大教师学习新理念、转变旧观念,接受新模式、摒弃旧传统。同时,抓住主要矛盾,采取一部分人先行先试的.办法,组织精干力量,开展课改实验,取得经验后全校推广。

2、积极推进与稳步实施相结合原则

在推广和学习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切忌操之过急,急于求成,即要积极推进,又要稳步实施,确保在改革实践过程中使广大教师和学生有个适应过程,逐步接受新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同时,做好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解释、沟通工作,取得各方面理解和支持。

3、深化课改与确保质量相结合原则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必须本着“千教万教,教会学生学习;千改万改,保证教学质量”的原则,努力探索适应当代学生身心和智能发展的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双丰收。

4、主动探索和借鉴学习相结合原则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绝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因循守旧,更不能故步自封,拒绝接受新事物,正确的态度是主动学习、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有所作为。因此,要求全校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探索实践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向书本学、向名校学、向专家学、向同伴学,只要是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都要去尝试、去探究,并与自身课堂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出适合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来。

初中语文教案详细教学设计 篇8

1.教学内容解析

教学内容主要指“课标”的“内容标准”中所规定的数学知识及其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学内容解析的目的是准确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做到教学的准、精、简。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解析要做到:

(1)正确阐述教学内容的内涵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阐明其核心,明确教学重点;

(2)正确区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如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等);

(3)正确阐述当前教学内容的上位知识、下位知识,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

(4)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角度分析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教学资源和价值观教育资源。

2.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的依据。清晰而具体化的目标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要做到:

(1)正确体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在“课标”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与要求”的'指导下,设置并陈述课堂教学目标;

(2)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

(3)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抽象、空洞;

(4)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5)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具体内容,避免泛化。

3.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的核心是学习条件分析。学习条件主要指学习当前内容所需要具备的内部条件(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条件的分析是确定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材料的前提。鉴于学习条件(例如,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复杂性,本标准着重强调如下要求:

(1)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日常生活经验、已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等);

(2)分析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具备的认知基础;

(3)确定“已有的基础”和“需要的基础”之间的差异,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学生通过努力自己消除,哪些差距需要在教师帮助下消除;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难点,并分析突破难点的策略。

4.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策略是指在设定教学目标后,依据已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为解决教学问题而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策略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从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教学策略分析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并做到具体且针对性强:

(1)对如何从学与教的现实出发选择和组织教学材料的分析;

(2)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的分析;

(3)对如何围绕教学重点,依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规律,设计“问题串”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的分析;

(4)对如何为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适当帮助的分析;

(5)对如何提供学生学习反馈的分析。

5.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实践两个方面。从操作层面看,教学过程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指导的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步骤和方式。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意说清设计意图。

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

(1)根据不同知识类型学习过程安排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已有相关知识和学习兴趣,呈现有组织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理解、探索知识的数学思维活动,通过练习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提供应用性情境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等;

(2)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内容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错、易混淆的问题有计划地再现和纠正,使知识(特别是数学思想方法)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

(3)学生活动合理有效,教师指导恰时恰点: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思考;

(4)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机智运用反馈调节机制,根据课堂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通过观察、提问和练习等及时发现学习困难并准确判断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教学,为学生提供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效果;

(5)设计的练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既起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查漏补缺的作用,又在帮助学生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6)恰当运用学习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

(7)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包括教育技术在内的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初中语文教案详细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6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知道课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介绍了刺猬的外形以及“刺”的作用。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重点:

知道课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介绍了刺猬的外形以及“刺”的作用。

教学难点: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PPT、练习纸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谜语导入。

1、说谜语:小货郎,不挑担,背着针,满地窜。

2、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3、学习生字“猬”,积累带有“反犬旁”的汉字。

4、看看图片,你能介绍一下这种小动物的外形吗?

(1)四肢短:学习“肢”。月字旁的字多半和什么有关?

(2)除了腹部,浑身长满了刺:学习“腹”。你的腹部在哪里?

5、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去详细了解刺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不加字,不漏字。

2、指名分句读课文。

3、课文中还有一些生字,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出示PPT。

(1)组词:遇、针。

(2)比一比,再组词。

三、学习课文第一节。

1、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2、这一小节主要介绍了刺猬的哪些部位?(头、眼睛、耳朵、牙齿、四肢、爪子、硬刺)在描写这些部位时,按照了什么顺序?(从上到下)

3、既然说它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那么读了这段文字,你对作者描写的哪一个部位特别感兴趣,为什么?(小组讨论并交流)

4、学习“身体”一句话。理解“活像”的意思。(非常像)

5、理解“锋利”。

(1)什么叫“锋利”?还有哪些动物有锋利的牙齿?

(2)出示PPT,了解刺猬长长的门牙。

6、了解“四肢”。

(1)看图了解刺猬的四肢。

(2)出示:( )刺猬的四肢很短,( )跑起来很快。 你能给这句话填上一组关联词吗?用“虽然……但是……”说一句话。

7、理解“浑身”。

(1)“浑身”是什么意思?近义词是什么?(全身)

(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出示PPT。

(3)“密”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多)

8、齐读句子。

9、作者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详细地介绍了刺猬,其实就是围绕着第一句话所写的。一篇文章或一段话的开头,有一句概括全文或全段主要内容或中心的话,叫总起句。因此这句话我们叫做“总起句”。

四、小结。

1、因为身上长满了又短又多的硬刺,所以取名为刺猬,那么刺猬身

上的刺究竟有什么用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2、齐读课文1节。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齐读第一节。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

1、刺猬的刺究竟有什么用呢?自己读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

2、出示:刺猬不仅能用硬刺保护自己,还能用它来搬运东西呢。

(1)短短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刺猬的`刺有两个作用。作者是怎么把这两个作用连在一句句子里的呢?(不仅……还……)

(2)你能换其他的关联词来替换吗?

(3)这句话既连接了前面的内容,又引出了后面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的句子就叫做过渡句。

(4)齐读句子。

3、那么,刺猬的刺究竟是怎么保护它的呢?

出示: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成一团,成了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

(1)什么叫“强敌”?你认为哪些动物是刺猬的强敌? 出示PPT。

(2)当它把身体蜷成一团,变成一个刺球的时候,为什么强敌也拿它没有办法了呢?

4、刺猬是怎么运用身上的刺来搬运东西的呢?

出示: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

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着瓜溜走了。

(1)“进入梦乡”是什么意思?刺猬为什么要等人们睡觉了才出来呢?(刺猬是一种性格非常孤僻的动物,喜安静,怕光、怕热、怕惊。)

(2)圈出这句话中表示刺猬动作的词。

(3)齐读句子。

三、复习巩固。

1、齐读全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刺猬的?你觉得刺猬“有趣”在什么地方?

2、完成课后练习1、2。

3、看视频“刺猬背西瓜”。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纸。

2、听写词语。

初中语文教案详细教学设计 篇10

20xx年11月我参加了在我校举办的语文教研活动教学研讨会,感触很多,收获颇多。

在这次教学研讨会上,我们首先听了我校语文教师雷帮才的《散步》。我被于雷老师语文课深深吸引了,他知识渊博,热情洋溢,雷老师语言的运用这堂语文课教给我上课的一些方法和技巧。首先考虑对象,其次考虑场合,再次考虑目的,最后考虑表达方式。雷老师通过实战演练、仿写句子教给了我们做题的方法、技巧。明确了以后的语言教学一定要和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一下,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要得体。

最后我总结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了下一步计划。特别是重点强调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给我们以后的教学提出了合理的意见,今后的教学一定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手段要与传统手段结合。在今后教学杨主任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要得体。

总之,通过参加这次研讨学习,让我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还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把在这次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施俊峰

观风海中学

20xx年12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