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书范文网

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 > 导航

2024活动反思万能模板(精华七篇)

发表时间:2024-10-12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反思通用模板(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活动反思万能模板 篇1

如果说今天的课堂还是以前那种以教师说教为主、循规蹈矩的陈旧模式,那这堂课上发生的意外,或者不能称之为“意外”,而是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也许就这样平平静静地过去,我会采用第一种方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或者把问题抛给学生,当有学生说出“歌声”是牧童的这个答案以后,我马上予以肯定,这样,其他孩子也不会提出任何不同意见,自然而然地认为:“歌声”就是牧童的。整堂课会在我的精心安排下顺利地完成,课堂上的这个小插曲也会无声无息地消失。然而,在新课程的影响下,我选择了放手,选择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并不像预先裁好的衣服样子摆到布上去,实质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有着敏感而娇弱心灵和精神的儿童。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且具有开拓性,他们对诗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以上教学片断给我留下以下几点深刻的印象:

一、课堂完全以学生为主体

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占据了主体地位,整个学习过程都在学生的争论中交流、质疑、展开、发散——教师在这里只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只是维持了课堂秩序,让学生有一个更加热烈的讨论氛围,而学生则可以畅所欲言,对诗文中的内容提出质疑:“歌声”到底来自哪里,有的说是牧童的,有的说是蝉儿的,有的说是林中其他人的,有的说是大家的——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们真正地思考了,探究了,同时对诗文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朗读也会变成新课标所倡导的“个性化朗读”。

二、体现了开放式的教学思想

小学五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开放式的教学是很多老师梦寐以求的,开放式并不是放任学生任意任为,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思想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的教学。以上教学片断就是体现了学生对“歌声”来源的不同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对于学生这些虽然有些偏离作者意图,但又不无道理的思考,我没有反对,也没有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是积极的响应,积极的予以肯定。对学生的评价并不是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交互式的评价,学生的思想也在这种交互式的评价中得到升华。

一堂再普通不过的语文课,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必须尊重学生特有的想法,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前提就是要尊重学生,珍视他们的意见和想法,不照搬教材,而是把教材做为学习知识的载体,帮助学生循着探索问题的路线进行有价值的研究,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效。

2024活动反思万能模板 篇2

1、抓住关键,从教师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比如,讲解诗歌鉴赏课时,我先从分析《东风破》,《菊花台》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处开始,引起学生的向往,再讲解诗歌鉴赏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便很好。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2、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

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3、培养学生的几个小习惯。

其一,记的习惯。掌握科学的记忆习惯。科学的记忆方式,无论是联想法,还是其他,记住一条,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考试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其实生命的基本单位不是时间吗?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而且要及时复习,语文不是短时间能出成绩的,但是不要以为一次的好成绩,就忘乎所以。

其二,爱读书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不要以为名著就是买来放在那里看封面的,而伟人传记,则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旧时的说法文以载道是之。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从应试来说,也有其现实意义。

其三,动手的习惯:就是写的习惯。很多的学生背诵了不少,口中的话滔滔不绝如绵绵的江水,可是写得时候却如挤牙膏一般,那么平常就写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很多方面的问题。不要以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实还不是都写出来的。

其四,向别人学习的习惯:善于向别人学,甚至要会“偷”学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也要有的,现今的竞争,让我们不再有“铁饭碗”了,而从实际来说也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其五,怀疑,好问的习惯。改编一个笑话,为什么嘴在耳朵前面啊,就是让你问的,让耳朵在后面好好听的。

4、注重语文的渐进性,通过设置阶段目标,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

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对于高中学生更为重要。高中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简单问题开始,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满分,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再逐步过渡到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难点上。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从而,提高成绩。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2024活动反思万能模板 篇3

上了《小虾》这一课,我确实觉得先不说我这节课的问题,我确实再一次明白了,要想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多读文学作品,多看教学实录,多看别人的教学设计,这些才是帮助自己提高水平的有效途径。

在这篇文章中,小虾吃食时的动作描写,是很好的表现了小虾吃食时的谨慎,可是,我却只停留在了抓住几个写顺序的词语上,折腾过来,折腾过去,到底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去刻画小虾吃食的过程。

我并没有透过我的教学让学生去体会到,小虾吃食的与众不同正是这篇课文的精妙之处,如果能让孩子体会出来,那孩子去写自己的作文时,他们一定能比较容易感受到抓住特点来描写的方法了。

而不一定是象我课堂上讲的非要死板的用那几个表示顺序的词语,那几个词语用不用,要用,但不是只能用那几个词语去描写,也不是按照那几个词语去描写了,文章就写好,关键是能象《小虾》这篇文章一样,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这样才是最好的。

文章写出来才生动,才有特色。

在教学中,孩子们的朗读,反映出我自己的阅读教学没有让孩子真正理解,没有把小虾的有趣之处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感受到,所以,读的不理想,其实,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的阅读教学过程是到位了的,就不怕学生读不到位。

这一课上完了,虽然有很多的问题,但我也觉得收获颇丰,也触动了我去思考我该如何去备课。

2024活动反思万能模板 篇4

今天执教《爱之链》第一课时,因开学前的教材培训上已经整体感受了这一课的完整教学过程,当时的课上得很朴实、也很扎实。所以课前我推翻了已有的预设,借鉴两位老师上课时的亮点重新设计。课前我采用了冯丽老师第二课时的导课方法:出示“愛—爱”,让学生认一认、比一比,说说发现和感受。一看到那个“心”字,学生们一下子就明白了:“爱是来自内心的。”“有心才会去爱。”“真爱一定要用心。”…….“是啊,爱是一个温馨的字眼,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那飘雪的寒夜,爱就是驱走寒冷的暖流,爱就是克服万难的力量。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爱之链》,去感受文中那浓浓的爱意。”我借助教参中的语言顺势引出了课题,并用周小红老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爱之链》字面意思,在谈论中学生明白了“爱之链”就是用爱串起来的链子。此时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初读课文:“今天的读课文跟往常可不一样,你们要接受三个挑战:第一要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第二要理清这爱的链子都串起了哪些人的哪些爱的故事,也就是能将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清楚;第三要接受老师的词语听写任务。任务不轻啊,有信心吗?”或许是我的语言激起了学生“好斗”的本性,这次地读课文学生分外的认真。瞧,他们不仅仅是读,还不时地拿起笔在画着什么,而且还腾出手来在桌上默写。很快他们读完了,我再次给了他们一分钟的时间记字形、默生词。当我听写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信心百倍,当然结果更是喜人的,就连“潸然泪下”“餐馆”“颠簸”这些我非常担心会出错的词语他们都能顺利写出,准确率几乎都达到了80%以上。要知道,这篇课文他们仅仅是初读,以往可是课文学完了依然还是错字连篇啊!

第二步,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我出示的这些词语,想想这些词语故事中的那些情节中出现的,该怎样理解。这可难不到这些聪明的学生,因为要听写他们在读课文的空当儿已经去揣摩了我的心思,自然对这些词语也很是留心,清楚了出处、理解了词义、也揭示了主人公。这一步也顺利成章的解决了,这可为概括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啊!

第三步,我让学生讲讲着爱之链上的故事,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当然最好能用上听写的词语。这一次,他们没有再思考,我的话音刚落就已经有十来只手跃跃欲试了!第一个但起来的时陈泽昆,一张口就已经有部分学生感觉到他有复述课文之嫌了,开始坐不住了。我示意同学们耐心的听下去。这孩子还真是复述得相当不错,情节完整,主要的细节描写也没有放过。可等他刚一说完,无数只手就起来了,不等我叫起来,有一个性急的孩子就说:“他那是复述课文呢,不叫概括。”我笑着说:“没错,陈泽昆的记忆力真好,读过了一遍就能将课文内容条理清晰的复述出来,很难得,复述得很精彩。那哪位同学能将这篇课文的内容精当的概括出来呢?”

这一节课,非常得轻松,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学习氛围好极了!最为得益的应该是这种挑战的形式和老师的语言还有流畅的教学流程设计了。最近我很欣慰,课堂上总能看到学生涨红的脸和高举的手,一反常态。还记得课上对“理所当然”一词的处理。听写时,我没有直接读出来,只是笑着说:“我是老师,就应该上好每一节课;你们是学生,就应该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用一个词形容就叫----”“天经地义!”学生齐答。在词语理解时薛娇瑞在解释这一词时说:“我有题不会做,问到滕妮,她很痛快就给我讲了,她认为这就是‘天经地义’的。”“噢,你这样理解。那课文中谁认为什么是‘天经地义’呢?”我追问。“乔依认为帮助别人是天经地义的。”她说。“那天经地义是什么意思?谁知道?”我问。“就是应该的。”苏玲说。“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龚锐站起来说,他是照着词典读的,语言比我查到的这些还要晦涩,当时我只听见了最后一个词语“理所当然”。“这是词典中的解释,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我说。“就是本来就应该这样的。”“是合情合理的。”“是理所当然的。”“是合乎情理的。”……这节课虽没能按照我的教学预设将文本中的第一个故事“乔依帮老妇人修车”讲完,但我和学生们一样都有着和往常不一样的收获。我想这节课她从课堂的实效性来说无疑是成功的,但愿这节课的教学能成为后面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的极好铺垫。

2024活动反思万能模板 篇5

《观潮》是孩子们进入四年级学习的第一篇课文,也是我任教小学语文所教的第一篇课文,原本两个课时的课文,我花费了三个小时讲完,从课文内容到写作手法,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还是意犹未尽。孩子们学习了《观潮》我也通过第一课学会了很多。

首先,教学上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安排教学内容。我们学校的学生多数都是务工子弟的孩子,他们的家长没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为他们的学习创造很好的条件,语文学习明显落后于关内的学校。所以在教这些学生语文的时候,重点要放在基础知识理解上面,包括:1.字词的读音、书写、字义;2.课文朗读通顺到流利即可,若是能够达到有感情的朗读更好。只有在做好这两项的基础上再进行课文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拓展训练才能够收到应有效果。

再次,要根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本课生字词;2.感受大潮的奇特与壮观;3.领悟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有顺序、抓重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只有目标一是需要着重提出来学习的,目标二和三都是在课文学习中领悟到的。一篇课文的重点要突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我正是犯了什么都抓的错误才导致这篇课文的讲解如此长,效果却不怎么好。

然后,在教学中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教学语言。我是一个善于找茬,但是一般不夸奖人的人,但是现在我的职业告诉我,我要多多的去表扬身边的人,尤其是我的学生。课上我对学生激励性的语言还是少些,他们毕竟是孩子,大人都喜欢好听的话,何况是孩子,他们更加需要鼓励。

最后,在教学中要注意细节。在教学中,老师的一言一行,一字一词都会被学生放大,所以无论在哪方面都要注意细节,尤其是书写上面,这节课就有被学生指出错误之处,但是自己意识不到,因为平常自己字迹潦草惯了,认为那样写就是正确的,没有考虑到在学生的眼里,他们学写字也才几年,需要极为正确和规范的书写示范。

2024活动反思万能模板 篇6

这节课,围绕“尽快通知到每一个人”这一核心问题,构建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1、在教材处理上,实现了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打电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评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其情境是打电话尽快通知15名学生参加演出。本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把握,在尊重教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估计到学生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15人”的方案比较困难,因此采取分层递进的方法,先让学生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7人”的方案,进而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15人”的方案。这样处理教材,分散了难点,也符合数学归纳的思想和方法。

2、“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涵决定了其过程性目标的重要地位。本节课将探究“怎样打电话最省”的过程作了较大的铺陈,教学中有意让学生不断经历试误的过程,让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识设计不同的方案,于是,从方案一的“逐个通知”,方案二的分组通知,最后逐步优化到“所有人不空闲”,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方法的多样性与优化的思想。另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图、式等方式来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案与结果,彰显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解决策略,同时也有利于符号感的培养以及建模思想的渗透。因此,尽管此环节的教学时间大大增加,但是,这一学习材料的教育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与拓展。

3、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全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这节课是从让学生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7人的最佳方案开始,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继而,教师建议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来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15人的最佳方案,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分析、归纳,从中发现规律,进而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所有的人的最佳方案的形成、规律的发现,不是老师“给予”的,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活动,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现的,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主动获得的。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

当然,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就本节课而言,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还很多,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2024活动反思万能模板 篇7

上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刚结束的九年级教学相比,七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一样之处,值得我好好反思。我们都明白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当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我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十分头疼,教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应对这些问题,应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本事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经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本事,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一样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明白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经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仅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景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本事的构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进行。所以教师要对自我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我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我的教学行为,使自我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异常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直到此刻,我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齐成长,有得有失。最近,我发现,自我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景。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立刻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令感到“束手无策”,只是经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这些障碍,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我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以往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我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教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我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我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本事。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我意识到: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一样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我的话,表达自我的真情实感。仅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资料、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必须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明白自我应当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一样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可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异常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5、课本不能丢。不能拿着新课标中提倡“否定‘课本中心’”的说法当尚方宝剑,完全忽视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谓的“新意”“创新”还有什么意义?纯粹的“大胆的说”进而“编造的说”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后,语感和语言的挖掘从何谈起?

没有反思,就没有提高,没有课前、课中、课后的一系列反思,就没有精彩的课堂教学,就没有不断成长的生命活力。仅有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善,不断的完善,教学质量才会不断的上升,幼小的学生才会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